- 拼音版原文全文
青 林 岩 宋 /杨 蟠 鸟 外 无 行 迹 ,寒 林 引 薜 萝 。山 中 僧 已 老 ,不 信 雪 霜 多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薜萝(bì luó)的意思:指藤本植物的一种,比喻人或事物的形象美丽而娇嫩。
不信(bù xìn)的意思:不相信、怀疑
寒林(hán lín)的意思: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鸟外(niǎo wài)的意思:形容人离开家乡或原来的地方,到外地或陌生的环境中生活。
无行(wú xíng)的意思:没有行动力或无所作为。
行迹(xíng jì)的意思:指人的行踪、足迹或行动的轨迹。
雪霜(xuě shuāng)的意思:形容寒冷冰冻的天气。
- 翻译
- 视野之外没有行人的踪迹,寒冷的树林里藤蔓缠绕着薜荔和萝藦。
山中的僧人已经年迈,他不再相信冬雪和霜冻会带来太多的困扰。
- 注释
- 鸟外:视野之外。
无行迹:没有行人的踪迹。
寒林:寒冷的树林。
引:引导,这里指藤蔓缠绕。
薜萝:薜荔和萝藦,两种常攀援植物。
山中僧:山中的僧人。
已老:已经年迈。
不信:不相信。
雪霜多:冬雪和霜冻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静谧图景。"鸟外无行迹"表明环境的宁静,连鸟儿都没有飞过,留下踪迹。"寒林引薜萝"则是通过寒冷的树林中藤蔓纠缠的形象,烘托出一种孤寂与荒凉的情趣。
"山中僧已老"一句,透露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沧桑,山中的僧侣已经年迈,这里不仅是指年龄,更是内心世界的沉淀。"不信雪霜多"则表现出这位老僧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淡然,他可能早已看透红尘,对于外界的变幻不再存有惊奇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鸟迹、老僧等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意境。同时,也让人感受到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医士刘子中
伯休无二价,长房惟一壶。
真隐不在山,何必去京都。
通籍游金闺,观化眺神区。
搴萝采石肉,潜波揽江珠。
焚香降天老,稽首皇农书。
制之轩光灶,湛然粗秽除。
含精就日养,辅世事其余。
起遥龟鹤年,高眄凌桑榆。
哀哉仓扁徒,忘已要名誉。
当年不自保,千载回翳如。
霍元方见寄五言十二韵二首题鲍锡中疏懒钓鱼图遂成五言二十韵二首以答鲍霍二君子·其二
幽人疏且懒,画里见真容。
仙骨秋山瘦,庞眉暖翠浓。
林峦追马远,神观逼刘琮。
朝市行行倦,功名事事慵。
石矶苔藓护,野服芰荷缝。
钓月一竿竹,巢云两树松。
解蓑堆杜若,投饵傍芙蓉。
柳映青浮影,萍开翠露踪。
缗轻江色净,鱼跃浪痕重。
渭上熊罴梦,人间锦绣胸。
畅怀滩七里,无意禄千钟。
迹似天随子,名高阮嗣宗。
困依临岸树,归看隔江峰。
鲙细丝银鲫,羹香煮箨龙。
话寻樵侣对,行与钓徒逢。
晴荷冲烟笠,寒携踏雪筇。
篷窗红日上,石径白云封。
朝士题诗赠,家童酿酒供。
山僧持钵过,溪友抱琴从。
我欲江湖去,乘舟访鲍溶。
《霍元方见寄五言十二韵二首题鲍锡中疏懒钓鱼图遂成五言二十韵二首以答鲍霍二君子·其二》【明·宋讷】幽人疏且懒,画里见真容。仙骨秋山瘦,庞眉暖翠浓。林峦追马远,神观逼刘琮。朝市行行倦,功名事事慵。石矶苔藓护,野服芰荷缝。钓月一竿竹,巢云两树松。解蓑堆杜若,投饵傍芙蓉。柳映青浮影,萍开翠露踪。缗轻江色净,鱼跃浪痕重。渭上熊罴梦,人间锦绣胸。畅怀滩七里,无意禄千钟。迹似天随子,名高阮嗣宗。困依临岸树,归看隔江峰。鲙细丝银鲫,羹香煮箨龙。话寻樵侣对,行与钓徒逢。晴荷冲烟笠,寒携踏雪筇。篷窗红日上,石径白云封。朝士题诗赠,家童酿酒供。山僧持钵过,溪友抱琴从。我欲江湖去,乘舟访鲍溶。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6267c696b36338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