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开净域,一水向珠林。
鸟下斋前几,灯传定后心。
这首诗描绘了西郊净域的宁静与禅意。首句“西郊开净域,一水向珠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净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一水潺潺流向珠林,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接下来,“鸟下斋前几,灯传定后心”通过鸟儿的活动和灯火的映照,进一步渲染了禅定的氛围,暗示了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钟声流木杪,松子落岩阴”两句则运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钟声悠扬,穿透树梢,松子轻落,点缀在岩石的阴影中,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展现了禅定环境的和谐与自然之美。
最后,“借问修持苦,应怜绮障深”表达了对修持者的敬意与理解,同时也反思了世俗的束缚与内心的障碍,体现了诗人对禅学智慧的深刻体悟和对修行者精神追求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郊净域禅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意境与哲思,以及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向往。
一夕盈千念,方知别者劳。
衰荣难会面,魂梦暂同袍。
片月临阶早,晴河度雁高。
应怜蒋生径,秋露满蓬蒿。
邵杜二良守,相逢欲沾醉。
促膝一开颜。
衮衮言有味。
或叹季路宜,或语伯夷是。
各怀忠义心,要终岂同异。
我实疏贱躯,政治未使试。
预兹高古谈,懦志生勇气。
明当馔汤饼,疾雨晦天地。
一日不见君,何止如三岁。
口腹尚乖期,荣华可推类。
嗟嗟勿复问,安恬固无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