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吟方倚树,晓梦已入竹。
风铃散疏声,悬灯照凄绿。
岂念怀与安,徒成歌复哭。
尘事(chén shì)的意思:指琐碎的事务或世俗的事物。
风铃(fēng líng)的意思:风铃是一种装饰物,用来表示某人或某物具有美丽动人的特质。
乐岁(lè suì)的意思:愉快地迎接新年,表示喜庆、快乐的心情。
留滞(liú zhì)的意思:停滞不前,无法前进或发展。
穷乡(qióng xiāng)的意思:指贫穷落后的乡村地区。
铩羽(shā yǔ)的意思:指羽毛被打掉,比喻失败或受挫。
深谷(shēn gǔ)的意思:指深山幽谷,比喻困境或危险的境地。
失群(shī qún)的意思:指群体中有人或动物离开原本的群体,与其他成员分离。
晓梦(xiǎo mèng)的意思:晓梦指在梦中得到启示或意外的领悟,然后在醒来后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踯躅(zhí zhú)的意思:犹豫不决,迟疑不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嵊县前往天台山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夜吟方倚树”,诗人夜晚吟诗时,身体倚靠在树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接着,“晓梦已入竹”则将时间推进到清晨,诗人似乎在梦中已经穿越竹林,暗示着旅程的开始。
“风铃散疏声,悬灯照凄绿”两句,通过风铃的轻响和悬挂的灯火照亮的绿色环境,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宁静与孤独。风铃的声音仿佛是自然界的低语,而灯火则在黑暗中提供了一丝温暖与希望。
“颇欣谢尘事,息仰在深谷”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沉浸在自然之中的喜悦之情。他将自己比作置身于深谷之中,远离世俗的纷扰,寻求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迹感铩羽禽,狂惊失群鹿”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受伤的鸟和迷失的鹿,表达了在旅途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无助与恐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穷乡此留滞,乐岁苦踯躅”描述了诗人身处偏远乡村的滞留状态,即使在丰收之年也感到艰难前行。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岂念怀与安,徒成歌复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既不期待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也不禁感叹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既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听箫声、初下瑶京。烛影里、望双成。
黛隐犹疑山远近,画眉郎、已到红亭。
迢迢银漏,香尘暗度,绣槅微明。
待来朝、细觑绿鬒雨腻,绛靥霞清。
鬟垂玉导,肩亸珠缨,须知最小盈盈。
按得绮魂摇飏处,梦云透、薇帐吹轻。
今朝恰是,初开百岁,满合三生。
看鸳鸯、小阁灯花,何如书幌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