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
- 常常想起那时用新谷祭祀的情景,彩色丝线牵动着对养蚕亲人的思念。
女子们亲手纺织的传统至今未变,想必会有诗人歌颂这种勤俭和农事诗篇。
- 注释
- 筒黍:新谷。
时献稑:按时用新谷祭祀。
綵丝:彩色丝线。
亲蚕:养蚕的亲人。
女红:女子们的纺织技艺。
躬俭:亲手、勤俭。
今犹昔:至今还像以前一样。
诗人:诗人。
赋二南:歌颂《诗经》中的《国风·周南》或《召南》(古代农事诗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周必大的作品,题目为《端午帖子(其三)皇后阁》。诗中表达了对端午节习俗的怀念和对劳动妇女的赞美。"筒黍尝思时献稑",筒黍指的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古人会用新米制作,"稑"则指新米的香甜,诗人借此回忆节日的庆祝。"綵丝系处忆亲蚕",彩丝是编织五彩丝线,用来纪念和祭祀蚕神,体现了对养蚕妇女辛勤劳作的敬意。"女红躬俭今犹昔",女红指女子的纺织技艺,诗人称赞了古代女性的勤俭美德依然如故。最后,"应有诗人赋二南","二南"出自《诗经》,常用来形容美好的风俗和民间生活,暗示有诗人会歌颂这样的场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传统习俗的赞美,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勤劳和节俭精神的尊崇,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时宰生日乐章七首·其三回澜章第三
岁在昔,时否屯。河阳狩,沧海浑。将惰骄,霸棘分。
盗连行,兵蜂屯。公决策,摭雾雰。丰豕封,群羊奔。
佩橐鞬,朝帝阍。奸气詟,圣道尊。三阶明,万室欢。
帝籍功,永不刊。愿寿公兮公永安。
相之季共各携李伯时画轴见过分韵得人字
人生不相知,白头反如新。
知心不在久,觌面还成亲。
况我五安师,二妙俱可人。
元龙百尺楼,人物谁与邻。
风流小安丰,玉树高嶙峋。
联翩两竹舆,访我南坡春。
遂遣小叔雅,娱此照坐宾。
王春三月雨,浸浸如游尘。
是日天为喜,霁色明清晨。
各携古锦囊,共出画苑珍。
太邱重千载,高标澹风神。
丹铅表丘壑,制度殊冠巾。
渊明撷秋菊,醉面玉色匀。
龙眠赋远游,濯发天池滨。
二老不并世,异世真同论。
当年天厩马,调御皆服驯。
绝域来象龙,地行俱麒麟。
老眼阅神骏,摩挲得逡巡。
客意亦复悦,领我杯中醇。
尚苦江夏帖,入我幽梦频。
倒箧倘有意,叩门君勿嗔。
《相之季共各携李伯时画轴见过分韵得人字》【宋·周紫芝】人生不相知,白头反如新。知心不在久,觌面还成亲。况我五安师,二妙俱可人。元龙百尺楼,人物谁与邻。风流小安丰,玉树高嶙峋。联翩两竹舆,访我南坡春。遂遣小叔雅,娱此照坐宾。王春三月雨,浸浸如游尘。是日天为喜,霁色明清晨。各携古锦囊,共出画苑珍。太邱重千载,高标澹风神。丹铅表丘壑,制度殊冠巾。渊明撷秋菊,醉面玉色匀。龙眠赋远游,濯发天池滨。二老不并世,异世真同论。当年天厩马,调御皆服驯。绝域来象龙,地行俱麒麟。老眼阅神骏,摩挲得逡巡。客意亦复悦,领我杯中醇。尚苦江夏帖,入我幽梦频。倒箧倘有意,叩门君勿嗔。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0567c71d898a480423.html
次韵季共蓬斋新梅
王郎巧催花,妙语起槁枯。
譬如返魂香,能使死者苏。
诗成花亦开,小草时卷舒。
颇如风前柳,胜韵花中无。
蓬斋姑射仙,不待折简呼。
芳姿倚醉玉,未用须人扶。
自君作周旋,此德良不孤。
移根始山中,一笑烦王都。
坐令桃李花,浅俗皆凡夫。
棐几滑以净,云窗窈而虚。
酽白夺寒雪,软红空九衢。
我久离山中,问花今何如。
殷勤培弱干,何日课獠奴。
于花苟得计,于我亦何愚。
此意倘复遂,瘦地良可锄。
诵君种花句,抚卷长嗟吁。
时宰生日诗六首·其六
太极肇两仪,君臣亦爰分。
风后力牧来,于今几何人。
中古称伊周,当代知无伦。
公功出其上,未易今昔论。
功固未易论,报亦难具陈。
杰阁标盛德,备燕昭庸勋。
丹青绘缣素,奎画形丝纶。
凌烟古亦有,兹实所未闻。
何劳不罗拜,金猊祝炉芬。
永相天自许,耆寿尊师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