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既迈而弗衰兮,壮力由伊。
著地兮荆披,撑空兮云随。
追前烈兮,启后武兮,将舍是焉其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手持拐杖,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形象。诗中“年既迈而弗衰兮,壮力由伊”表达了诗人虽年岁已高,但精神不衰,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予亦因高下以相谐兮,岂旦暮之能离”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无论早晚都能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著地兮荆披,撑空兮云随”形象地描绘了僧人手持拐杖,脚踏荆棘,头顶白云,勇往直前的画面。“直趋兮不顾,运足兮自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和自信,即使前方道路崎岖,也毫不犹豫地前行,心中自有方向。
最后,“追前烈兮,启后武兮,将舍是焉其谁”表达了诗人不仅追随前人的足迹,还要为后来者开辟道路的决心。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僧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湘水春浮岸,淮灯夜满桥。
六年悲梗断,两地各萍漂。
刀笔依三事,篇章奏珥貂。
迹卑甘汨没,名散称逍遥。
好寺松为径,空江桂作桡。
野香花伴落,缸暖酒和烧。
晋沼寻游凤,秦冠竟叹鸮。
骨凡鸡犬薄,魂断蕙兰招。
怅望添燕琯,蹉跎厌鲁瓢。
败桐方委爨,冤匣正冲霄。
战代安釐国,封崇孝景朝。
千年非有限,一醉解无聊。
漏永灯花暗,炉红雪片销。
久游家共远,相对鬓俱凋。
运命从难合,光阴奈不饶。
到头蓑笠契,两信钓鱼潮。
南忆龙沙两岸行,当时天下尚清平。
醉眠野寺花方落,吟倚江楼月欲明。
老去亦知难重到,乱来争肯不牵情。
西山十二真人在,从此烦君语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