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辞九州长,瓢挂泉头树。
洗耳莫临流,恐有饮牛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友人离开九州,行踪飘渺,其行囊中仅挂一瓢,置于泉边之树下。诗人以“洗耳莫临流”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暗喻友人高洁的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纯净的敬仰之情。然而,诗人又担心友人独自临流洗耳时,可能会吸引到贪饮的牛来,这既是对友人孤独境遇的关切,也是对友人所处环境的微妙讽刺。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独特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诗中寓含的哲理意味,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思考人生、友情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南北周旋事屡更,剖符才喜慰苍生。
米盐无滞纲条密,雀鼠难欺狱讼平。
樽俎有馀今北海,篇章多暇古宣城。
桃源善庆时难拟,金谷风流世有名。
荣拥双旌忘自得,永怀三径念同情。
乡闾分义千钧重,笔墨才华一座倾。
官异微之惭未称,报殊平子愧非精。
折腰寂寞将何遣,稔听龚黄布政声。
古来论书如论马,不看皮毛看筋骨。
赤骥虽瘦神彩骏,骨筋强奇气突兀。
点画筋骨生笔端,昔人小伎不自忽。
用笔临纸如用兵,敌阵深攻横驰突。
水墨淋漓无顾藉,锋毫来往轻陵捽。
皂雕苍隼搏秋天,老蜃长蛟结幽窟。
李唐末年天下乱,剑戟纵横文艺缺。
钟王遗法散不传,二百年来更芜没。
卧豪侧管不到纸,狐渡春冰轻窸窣。
寻踪貌影见形似,坐拟前人已超越。
秃尽南山千兔毫,妙绝曾无一毛发。
西台老李得古意,挥洒工夫通恍惚。
昔闻已觉心思启,今见顿使蒙蔽发。
缥襮欲卷更复开,明发临风到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