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消众绿净,雾罢群峰立。
涧边千嵁岩,今日何复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雨晴徐步》,描绘了诗人雨后初晴时漫步山间的所见所感。首句"百年几晴朝"表达了对晴朗天气的珍视,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有着敏锐的感知。接着的"徐步山径湿",通过"徐步"和"湿",描绘出雨后山路的清新湿润,让人感受到诗人悠闲而惬意的步态。
"忽悟春已深",诗人意识到春天已经深入,这不仅是季节的转换,也是内心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鸣禽飞相及"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鸟儿的鸣叫与飞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雪消众绿净,雾罢群峰立",这两句写景如画,雪已融化,万物复苏,绿色显得格外鲜明,雾气散去后,山峰清晰可见,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最后的"涧边千嵁岩,今日何复集",诗人以疑问收尾,感叹涧边的岩石为何会在今日聚集,可能暗含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也可能是对眼前美景的惊奇和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深体验。
葵花已过荷花繁,南风入户清而温。
担头有李初入眼,令人引脰怀家园。
三年为客在两处,李熟未果登清樽。
翻思整冠诚可乐,何苦鑽核辄不存。
急宜买冰致凝壈,全胜汲井供潺湲。
小床方簟嚼春雪,一实自可轻璵璠。
扁舟行逐东南奔,回首稻粱江上村。
相欢孰若弟与昆,古来唱和须篪埙。
宿雁惊江渚,饿彪啸林丘。
不知雪如许,但怪风飕颸。
起看堂前柳,枯梢戛鸣球。
安得万家春,角我饥寒忧。
旋支折脚铛,移灯视床头。
发蒙余半瓶,聊温三四瓯。
鸣肠时一沃,曲身渐和柔。
遥应原野间,锦衾覆釐麰。
农夫庤钱鎛,指日望有秋。
愿言开同云,东郊从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