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食不继偈》
《食不继偈》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偈颂

饿鬼趣,论劫饥渴针锋其咽,火聚其发。

昼夜号呼百千死活。我常饱暖,今暂缺乏

当生大悲,入此观法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千(bǎi qiā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数目繁多。

饱暖(bǎo nuǎn)的意思:指人们身体饱满暖和,形容生活富裕、幸福安康。

当生(dāng shēng)的意思:指某种事物或某个人的存在、出现。

饿鬼(è guǐ)的意思:指饥饿的鬼魂,比喻贪婪无厌的人。

观法(guān fǎ)的意思:观察法律、法规,了解和遵守法律。

鬼趣(guǐ qù)的意思:形容事物奇特、有趣。

号呼(hào hū)的意思:号召呼唤,广泛召集或呼唤。

火聚(huǒ jù)的意思:指火势聚集到一起,形容事物迅速发展或变化。

饥渴(jī kě)的意思:形容渴望、迫切希望得到某种东西。

缺乏(quē fá)的意思:不足、不充足、不够

暂缺(zàn quē)的意思:指暂时缺少、暂时不足的状态。

针锋(zhēn fēng)的意思:形容言辞尖锐、刻薄,用来形容人的辞言锋利,直指问题的本质。

昼夜(zhòu yè)的意思:昼夜表示白天和黑夜,也用来形容时间的长久或不停止。

鉴赏

这首诗名为《食不继偈》,是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诗中通过描绘饿鬼受苦的情景,表达了对众生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观饿鬼趣,论劫饥渴”,诗人首先点明主题,将读者引入一个极端痛苦的境界,饿鬼在无尽的饥饿与干渴中挣扎,这种描述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不禁为那些不幸的灵魂感到悲痛。

接下来,“针锋其咽,火聚其发”,进一步描绘了饿鬼的痛苦。咽部如同被针尖刺穿,发出痛苦的呻吟;头发仿佛聚集着熊熊火焰,形象地展现了饿鬼所承受的折磨之深。这种夸张的描写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饿鬼的痛苦。

“昼夜号呼,百千死活”,饿鬼不分昼夜地哀嚎,他们的生命状态在生死边缘徘徊,这种持续不断的痛苦,让人心生怜悯。通过“百千”这一数量词的使用,强调了饿鬼痛苦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最后,“我常饱暖,今暂缺乏。当生大悲,入此观法”,诗人从自身出发,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与饿鬼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他意识到自己平时常常感到满足和温暖,而此时却能体会到饿鬼的痛苦,因此产生了强烈的悲悯之心。诗人呼吁人们要深入理解这些苦难,从中学习佛法,以慈悲为怀,帮助他人脱离苦难。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传达了佛教中关于慈悲、因果和解脱的重要理念,鼓励人们从自我出发,关注他人的苦难,并通过修行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再送王元美四绝·其三

春风千队簇芙蓉,白马长驱似白龙。

君到榆关歌出塞,万家明月泣胡烽。

(0)

塞上歌十首送王侍郎赴蓟镇·其七

塞外群山落日登,黄沙缥缈白云层。

天连聛聣盘三辅,地坼龙蛇奠七陵。

(0)

与子与登茅山绝顶风雨骤至

并骑华阳踏紫氛,振衣今日谒茅君。

石门曲闭仙人掌,天柱高留帝女云。

万里江湖秋不断,二仪风雨昼难分。

山中瑶草如堪问,吾欲常随鹿豕群。

(0)

又得袁三子敬书

别君已是三载余,岁岁梅花空泪予。

千江盗贼偶停骑,六月鼓鼙还寄书。

穷途青眼忆阮藉,茂陵病肺愁相如。

天时人事且杯酒,他年迟尔承明庐。

(0)

乱后得袁二丈书

浮云望断沧海边,尺书西来谁与传。

眼前盗贼至今日,赋里江山非昔年。

清世何人洗兵马,孤城有客愁烽烟。

紫芋黄菊漫消息,秋风欲上湖东船。

(0)

九日陪祀山陵二首·其二

扪萝直上最高头,万里苍茫生客愁。

白露衣袍千嶂夕,紫微环佩七陵秋。

月明远塞知胡遁,风急长杨恐帝游。

天末彩云如有意,至今常傍翠华流。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