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渤海(bó hǎi)的意思:比喻庞大而辽阔的海洋,也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领域的广阔和辽阔。
古来(gǔ lái)的意思:指古代以来,历史长久的意思。
家声(jiā shēng)的意思:指家庭的声誉和声望。
鹿洞(lù dòng)的意思:指隐藏在深山野林中的隐蔽处所。
庐山(lú shān)的意思:比喻事物的高度或者重要性。
努力(nǔ lì)的意思:用心力去做某事,不懈地付出努力。
骑马(qí mǎ)的意思:骑在马上去寻找马。比喻明明眼前就有的事物,却还要去找。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青衫(qīng shān)的意思:指年轻人的衣着,也可指年轻人。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有旧(yǒu jiù)的意思:形容事物陈旧、过时。
追攀(zhuī pān)的意思:追求高峰,争取更好的成绩或地位。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刘诜的《送龚如逸赴南康学正》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秋风中送行的场景,以及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首联“秋风千里送飞帆,又戴儒冠俎豆间”,开篇即以秋风起兴,形象地描绘出送别时的景象,如同千里之遥的秋风,将友人的行舟送向远方。同时,以“儒冠”和“俎豆”点明友人身份为学者,身处学术的殿堂之中,充满了对知识与文化的敬仰之情。
颔联“美教古来无鹿洞,清游天下少庐山”,运用典故,鹿洞和庐山均为古代著名的教育圣地,这里以“无鹿洞”和“少庐山”表达对友人学问高深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即将前往的南康学正职位的肯定,认为其将能在此地传播美好的教育理念,如同鹿洞和庐山一样,成为一方学术的高地。
颈联“弄乌綵服三年别,骑马青衫一日还”,描述了友人离别与归来的场景。友人身着乌彩服,三年后才得以再次相见,而今却仅一日便要返回,表达了时间的短暂与离别的不舍。这里的“乌彩服”可能指的是官服,暗示友人即将开始或结束一段公务生涯。
尾联“渤海家声元有旧,衢云努力更追攀”,以“渤海”象征友人家族的深厚底蕴,“家声”指家族的名声,“衢云”则比喻友人前路的广阔与充满挑战。此句既是对友人家族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其个人努力的鼓励,希望他能够继续前行,不断追求更高的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知识、教育和家族传统的尊重与传承,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珍珠帘
天门晓日金铺射。记雀尾初开,虾须高挂。
苇箔野人家,避冷风寒夜。
陋巷明堂同一用,尽入得、词人闲话。堪画。
是十里珠帘,半行垂下。
最爱花影轻筛,透微风香气,鹦哥休骂。
彩线锦文斜,染斑痕如砑。
飞絮游丝白日静,正玉簟、纱权长夏。清暇。
唤婢子高掀,燕飞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