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李世南画扇》
《题李世南画扇》全文
宋 / 蔡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ìnánhuàshàn
sòng / càizhào

shuǐchánchánpíngluòjiànqiūfēngchuīlín

féngrénbàowèngzhīcūnjìnwénzhōngjuéshē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抱瓮(bào wèng)的意思: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采取不恰当的手段或行为。

潺潺(chán ch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细碎的声音。

平落(píng luò)的意思:指事物平稳地落下或平静地降落。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瑟瑟(sè sè)的意思:形容寒冷或惊恐的样子。

野水(yě shuǐ)的意思:指没有经过加工、调整或管束的自然状态,形容情况或事物的原始、自然、未受限制的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乡村秋景图。"野水潺潺平落涧",诗人以流水声作为背景,形象地展现了山涧间溪水缓缓流过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秋风瑟瑟细吹林",进一步描绘了秋风轻拂树林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换和自然的韵律。

接下来,"逢人抱瓮知村近",通过农夫怀抱水瓮这一生活细节,暗示了村庄就在不远处,透露出浓厚的田园气息。最后,"隔坞闻钟觉寺深",远处寺庙的钟声隐约可闻,增添了神秘感,也突显了寺庙的深邃与宁静,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村图,动静结合,富有诗意,展现出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深深喜爱和细致观察。

作者介绍
蔡肇

蔡肇
朝代:宋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猜你喜欢

上元邳州道上次梦白韵

重此宵征圯上过,惟余诗思蹇驴驮。

英雄幻迹陈编在,佳节浮生客馆多。

霜重月明行不得,怀人忆事夜如何。

江南路尽寒犹冽,缓缓春光懒渡河。

(0)

答杨春晖都中见忆兼柬春田竹浯笛楼云桥白桥麓西诸子

陇首茫茫望朔云,一天梅雨镇怀君。

都亭叱驭今三载,井络连营尚六军。

大将鹰扬歌破阵,故人鸿爪怅离群。

岳云河树层层隔,剪烛何缘话夜分。

(0)

云台先生以西汉定陶铜鼎置于焦山首倡媵鼎歌命同人和之得五古二十六韵

吉金重鼎彝,精神孕山岳。

铜花齧蚀余,得一夔已足。

吾师富藏弆,古器罗梣椟。

商周众赢秦,审定剧精确。

就中西汉鼎,隶古铭可读。

器盖蔌煮湘,鼻耳苔斑驳。

共自隃麋汧,量衡咸纪录。

汉帝尊陶陵,蒸尝表虔肃。

五色歊浮云,金景灿盈目。

火炎草木焦,硕果幸不剥。

拂拭入仙馆,赖免污莱辱。

吾师位鼎衡,说士甘如肉。

爱士贡庙廊,俾为苍生福。

爱鼎不自私,永图置岩谷。

突兀古谯山,大江绕其麓。

中有南促鼎,光焰四山烛。

丹山珠交柯,蓝田璧合珏。

自古物通神,有耦而无独。

海云枯木堂,厥鼎寄幽躅。

丹青绘作图,琳琅书作幅。

送鼎载沙棠,絪缊云气覆。

翻嗤饕餮者,岑赝纷争逐。

寿梦应晋求,甲父餍齐欲。

名或夸嗜古,实不能免俗。

孰如此一举,鼎寿无疆祝。

奇光夺珉碑,佳话压玉局。

遥夜山灵朝,皓月照黄鹄。

(0)

夏日九华山居

试镫时节此携筇,又见山榴次第红。

五月凉生新雨后,一庵僧坐绿云中。

篁抽尚怕跳枝鼠,梅熟先寻附核虫。

老懒竟须常晏起,安排枕上听黄公。

(0)

九日登北山作

木落原野清,陇首浮云飞。

高台一以眺,秋色苍然来。

孤村隐寒烟,远树带斜晖。

猿啼众山暝,雁度空江迟。

物澹我自得,情疏理无违。

美人在空谷,瑟瑟秋萝衣。

(0)

夜坐

虫声破夜寂,小坐媆凉天。

病久花同瘦,愁多梦不圆。

孤怀凭月迥,静气得秋先。

惟有深闺里,应知客未眠。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