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僧圆益晚归三峰》
《和僧圆益晚归三峰》全文
宋 / 毕仲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昨朝分路指溪泉,今日怜师寄一篇

归去且看松径绿,重来应见杏花妍。

风吹林杪声初闹,日晒墙阴影渐延。

待得青春夜如昼,却烦相唤婵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婵娟(chán juān)的意思:形容月亮圆满明亮。

待得(dài de)的意思:等待得到;等得住

分路(fēn lù)的意思:指道路分开,各自走不同的方向。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林杪(lín miǎo)的意思:指树木茂盛的景象,形容草木葱茏、景色美丽。

墙阴(qiáng yīn)的意思:指在墙的阴影里,比喻隐藏在背后或不显露出来的地方。

青春(qīng chūn)的意思:指年轻的时期,也指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松径(sōng jìng)的意思:林中狭窄的小路

相唤(xiāng huàn)的意思:相互呼唤

一篇(yī piān)的意思:一篇表示文章的数量,也可指一篇文章。

阴影(yīn yǐng)的意思:指暗中的威胁或隐患。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昨朝(zuó cháo)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或往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人圆益分别后,对僧人晚归情景的想象与期待。首句“昨朝分路指溪泉”,简洁地勾勒出两人分别时的情景,溪泉作为背景,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接着,“今日怜师寄一篇”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写诗寄托情感,可见二人关系之深。

“归去且看松径绿,重来应见杏花妍”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预想僧人归来时,松径的绿意盎然与杏花的娇艳盛开,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僧人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

“风吹林杪声初闹,日晒墙阴影渐延”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风吹林梢,声音初起,日晒墙影,逐渐拉长,细腻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同时也暗示着僧人归途中的景象。

最后,“待得青春夜如昼,却烦相唤咏婵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期待在春夜如同白昼般明亮时,能与僧人相聚,共同吟咏月下的美景,充满了浪漫与和谐的气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毕仲游
朝代:宋

毕仲游,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宋宰相毕士安曾孙。初以父荫补宗正寺太庙斋郎,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后又任集贤校理,权太常博士等。其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为官机敏干练、清廉独慎,颇有吏才。但因受党争牵连,仕途不坦,坎坷一生。与司马光、苏轼等多有交游,工于诗文,其文章精丽、雄伟博辩,议论时政切中时弊。著有《西台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
猜你喜欢

颂古五十七首·其四十三

趁水泛船,随泥作佛。船行佛成,水泥不物。

有拄杖兮与拄杖,船中轻荡桨。

无拄杖兮夺拄杖,佛面巧出相。

好手芭蕉眼不开,塞壑填沟何处来。

(0)

颂古八首·其七

何必不必,方圆曲直。眉目分明,若为辨的。

影草既随身,觌面当机疾。

一双孤雁忽高飞,两只鸳鸯还独立。

(0)

颂古一百首·其五

铁壁迸开云片片,黑出辊出月团团。

就中明暗相陵处,天外出头谁解看。

(0)

偈颂十七首·其十五

城东圣母坐莲台,大地众生正眼开。

与佛同生嫌见佛,一身难作二如来。

(0)

偈颂二十五首·其二

秋风淅淅,秋水冷冷。千辛万苦,负笈担簦。

张公堠子李家店,草舍茅庵短作程。

(0)

赠邦上人

深居饶野兴,门冷入杉松。

鸟外闲频往,人间事罕逢。

水轩吟片月,秋榻梦千峰。

忆得看新雪,相招静话重。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