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本据的词语解释
本据的意思
拼音:běn jù    注音:ㄅㄣˇ ㄐㄨˋ
基本解释

(1).原来所据之地。《后汉书·荀彧传》:“復若南征 刘表 ,委弃 兗豫 ,飢军深入,踰越 江 沔 ,利既难要,将失本据。”
(2).依据;遵循。 郭沫若 《集外·侠情和友谊的纪念》:“我希望 杨君 要始终本据着正确的理论把自己的一生做成一篇杰作。”

基本含义
指根据、据实。表示依据真实的事实或证据来进行判断、推理或论证。
详细解释
本据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本意是指根据、据实。在使用中,常用来表示根据真实的事实或证据来进行判断、推理或论证。它强调以真实、可信的依据为基础,不偏离事实,不凭空臆断。
使用场景
本据一词常用于正式的文书、论文、辩论等场合,用来强调所陈述的观点或论证是基于真实的事实和可靠的证据。
故事起源
《庄子·外物》:“故有本者,物也;有据者,义也。”这句话中的“有本者,物也;有据者,义也”被后人引申为“本据”的意义,意味着根据和据实的依据。
词语结构
本据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本”是名词,表示事物的根基或本源,“据”是动词,表示依据、根据。
例句
1. 他的结论是有本据的,你可以相信他的观点。2. 这个论文的观点没有充分的本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记忆技巧
可以将“本据”与“根据”进行联想,它们的发音相似,意义也相近。可以通过联想“根据事实来判断”来记忆本据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依据、证据和推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加深对本据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相信老师的判断,因为她总是有充分的本据。2. 初中生:在写作文时,我们应该注意使用本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们需要提供充分的本据来支撑自己的立场。4. 大学生:做研究时,我们要注意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本据,以保证研究的可信度。
(0)
诗文中出现“本据”的诗词

丰干赞

加纱挂头何规矩,眼要看经不识字。

差般差样掣风颠,硬作斑猫骑作虎。

道是弥陀,有何本据。闾丘太守,似苏州子。

(0)

达磨大师赞·其二

五天竺国,东震旦土。传佛心宗,无本可据。

本据,一苇横趋,大江东去。

(0)

偈颂七十六首·其三十六

衲僧家,无本据。动静去留,无非活路。

进一步,临机没回互。退一步,声色如聋瞽。

(0)

南昌学宫摹刻汉石经残字歌

石经未及洪家半,尚抵吴莱籀书换。

龙图晋玉虽旧闻,魏公资州余几段。

鸿都学开后三年,皇义篇章未点窜。

正始那误邯郸淳,隶分先估张怀瓘。

黄晁援据正宜审,蔡马姓名还可按。

六经七经孰淆讹,一字三字精剖判。

迩来邹平与北平,《商书》《鲁论》珍漫漶。

如到讲堂筵几度,我昔丰碑丈尽算。

表里隶书果征实,章句异同兼综贯,洪释篇行记聘礼,今我诸经俨陈灿。

《春秋》严颜《诗》盍毛,只少义爻象与彖。

书云孝于复友于,鼠食黍苗三岁宦。

近人板本据娄机,追想饶州简初汗。

鄱阳石泐五百年,中郎听远焦桐爨。

岂惟西江补典故,龙光紫气卿云缦。

方今圣人崇实学,六籍中天森炳焕。

群言壹禀醇乎醇,如日方升旦复旦。

诸生切磋函雅故,不独雕琢工文翰。

宫墙斋庑探星宿,清庙明堂列圭瓒。

凤皇一羽麟一角,琪树芝华非近玩。

妍经奚必古本执,朴学幸勿承师畔。

河海方将测原委,质厚先须植根干。

越州石氏证蓬莱,余论何人续《东观》。

摩挲小阁一纪余,甫得南州映芹泮。

偏傍或裨笺传诂,参检直到周秦汉。

踟蹰凝立语学官,桂露秋香手勤盥。

(0)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一○○

衲僧家,无本据。鉴在机先,妙在转处。

问沤堂上半座平分,集云峰前孤风绝侣。

看看九万抟扶摇,垂天之翅摩云霄。

(0)

恭和乾隆御制前题诗原韵钱陈群

会川连平津,置闸取减水。

本据建瓴,而岂同釜底。

霖潦无常时,下游胥借此。

岂惟卫田庐,亦以资井里。

遥思改邑初,建设洵有以。

无如运河长,迢迢路南指。

偶然遇盛涨,情形当熟揣。

泄怒庶无阏,酾流俾弗蔽。

于焉杀其冲,即可通其滞。

土石工殊施,卑高尺判几。

一劳图永安,万机金汤恃。

作歌继芥园,停銮亲相视。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