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原来所据之地。《后汉书·荀彧传》:“復若南征 刘表 ,委弃 兗豫 ,飢军深入,踰越 江 沔 ,利既难要,将失本据。”
(2).依据;遵循。 郭沫若 《集外·侠情和友谊的纪念》:“我希望 杨君 要始终本据着正确的理论把自己的一生做成一篇杰作。”
- 基本含义
- 指根据、据实。表示依据真实的事实或证据来进行判断、推理或论证。
- 详细解释
- 本据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本意是指根据、据实。在使用中,常用来表示根据真实的事实或证据来进行判断、推理或论证。它强调以真实、可信的依据为基础,不偏离事实,不凭空臆断。
- 使用场景
- 本据一词常用于正式的文书、论文、辩论等场合,用来强调所陈述的观点或论证是基于真实的事实和可靠的证据。
- 故事起源
- 《庄子·外物》:“故有本者,物也;有据者,义也。”这句话中的“有本者,物也;有据者,义也”被后人引申为“本据”的意义,意味着根据和据实的依据。
- 词语结构
- 本据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本”是名词,表示事物的根基或本源,“据”是动词,表示依据、根据。
- 例句
- 1. 他的结论是有本据的,你可以相信他的观点。2. 这个论文的观点没有充分的本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本据”与“根据”进行联想,它们的发音相似,意义也相近。可以通过联想“根据事实来判断”来记忆本据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依据、证据和推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加深对本据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相信老师的判断,因为她总是有充分的本据。2. 初中生:在写作文时,我们应该注意使用本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们需要提供充分的本据来支撑自己的立场。4. 大学生:做研究时,我们要注意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本据,以保证研究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