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地位低下、身份卑微的情况。常用于讽刺、调侃的语境中。
-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只是个九品小职员,没什么发言权。2. 这个学生在班级里的地位很低,简直就是个九品。
- 基本含义
- 形容品级低下、地位卑微。
- 基本解释
◎ 九品 jiǔpǐn
[nine ranks] 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阶,共三十等。唐、宋时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隋、元、明、清时文武均同,留正、从品,无上、下阶,共十八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官员品级相关的成语,如“三公九卿”、“五品以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里只是一个九品,没有什么特别的地位。2. 初中生:他的成绩很差,就是一个九品学生。3. 高中生:在大学里,他只是个九品学生,还没有什么实际经验。4. 大学生:虽然他在社团里任职,但在公司里只是个九品职员,地位很低。
- 故事起源
- 九品的故事起源于唐代,当时官员的品级分为九个等级,九品最低,地位最卑微。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为形容人的地位低下。
- 英文翻译
1.the nine grades of rank in the feudal regimes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唐代官员的品级划分联系起来记忆九品的含义。同时,可以通过与“九品尽弃”、“九品芝麻官”等类似的成语进行联想。
- 词语结构
- 九品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也可以作为主语或宾语。
- 详细解释
(1).指九卿。《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韦昭 注:“九品,九卿。”
(2).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 魏 晋 。从一品到九品,共分九等。 北魏 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各分上下阶,共为三十等。 唐 宋 文职与 北魏 同。 隋 及 元 、 明 、 清 保留正、从品,而无上下阶之称,共分十八等。 唐 韩愈 《上宰相书》:“九品之位其可望,一亩之宫其可怀。”
(3). 魏 晋 南北朝 时士人的九种品第。《晋书·刘毅传》:“ 毅 以 魏 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而有八损。”《汉书·古今人表》列古今人物为九等,实为“九品”之起源。参见“ 九品中正 ”。
(4).指诗的九种风格。 明 周履靖 《骚坛秘语·总论诗》:“九品: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然。”
(5).泛言九等,九级。《南齐书·顾欢传》:“仙变成真,真变成神,或谓之圣,各有九品。”《初学记》卷二七引 沉怀远 《南越志》:“珠有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