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3日(农历四月初六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声讨的词语解释
声讨的意思
拼音:shēng tǎo    注音:ㄕㄥ ㄊㄠˇ
使用场景
声讨常用于描述针对不公正、不道德或不合法行为的公开谴责,特别是在社会舆论中。它可以用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和谴责。
例句
1. 很多人对这起丑闻进行了声讨。2. 媒体对这个腐败案件进行了公开声讨。3. 公众的声讨迫使政府采取了行动。
基本含义
公开指责、谴责某人或某事物
基本解释

[释义]
(动)公开谴责(敌人的罪行)。
[构成]
偏正式:声〔讨
[例句]
声讨敌人。(作谓语)

延伸学习
了解中国古代的声讨文化和诗歌中对声讨的描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声讨了欺负同学的人,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2. 初中生:老师在课堂上声讨了作弊行为,提醒我们要诚实守信。3. 高中生:学生会发表声明声讨了校园暴力事件,呼吁校方采取措施保护学生安全。
故事起源
关于声讨的具体故事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个成语的使用可能源于中国古代的社会风气,人们通过公开谴责来表达对不公正行为的不满。
英文翻译

1.denounce; condemn

记忆技巧
可以将声讨的发音“shēng tǎo”与“声掏”进行联想,想象通过声音掏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谴责。
词语结构
声讨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声”和动宾短语“讨某人/某事物”组成。
详细解释

◎ 声讨 shēngtǎo
[denounce;condemn] 公开谴责,用语言文字讨伐
声讨敌人罪行
(1).谴责罪行,加以讨伐。《清史稿·安和亲王岳乐传》:“以 三桂 悖逆反覆,将募兵声讨, 三桂 死,乃止。”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一节:“次年三月,北府兵将领 刘裕 、 刘毅 、 何无忌 等从 京口 、 广陵 起兵,声讨 桓玄 。”
(2).指公开谴责(敌人的罪行)。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二:“ 朱元璋 竟然站在他所反对的 元 朝政府立场声讨敌人了,由此也可以看出 朱元璋 这一方面实在举不出 张士诚 什么罪状。”

(0)
诗文中出现“声讨”的诗词

二月三十日亲统六军徂征漠北

惟天尽所覆,眷命畀我清。

自予莅鸿祚,恒愿销甲兵。

狡焉窥北疆,属国横相撄。

夙昔张挞伐,凶丑皆颠倾。

赦之释不诛,开网全其生。

怙终恣跳梁,边鄙摇群情。

皇皇仁义师,声讨必有名。

春雪洒贝胄,朔风捲龙旌。

眷兹貙虎士,金革劳远征。

于铄振我武,赫赫扬天声。

(0)

行间赐大学士张玉书

畴昔谋康阜,除顽事战攻。

若非扬九伐,何以靖三农。

古义严声讨,儒臣在折冲。

遐荒风雪里,扈跸纪军容。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