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又称改木。亦用以比喻时节改易。《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刘宝楠 正义引 徐颋 《改火解》:“改火之典,昉於上古,行於三代,迄於 汉 ,废於 魏 晋 以后,復於 隋 而仍废……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若春用榆柳,至夏仍用榆柳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故须改火以去兹毒,即是以救疾也。” 唐 史延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宋 司马光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诗:“清明空改火,元巳漫浮觴。”
- 基本含义
- 改变火势,指调整或改变某种情况或局面。
- 详细解释
- 改火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源自于古代用火做饭的时代。在古代,人们使用火来烹饪食物,火势的大小和火的位置对烹饪的结果有重要影响。如果火势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到食物的烹饪效果。因此,当火势需要调整时,人们就会改变火的大小或位置,以达到最佳的烹饪效果。引申到人情世故中,改火表示调整或改变某种情况或局面,以期望达到更好的结果。
- 使用场景
- 改火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调整或改变某种情况或局面,以期望达到更好的结果。例如,在工作中,当遇到困难或挑战时,可以使用改火来鼓励自己调整策略,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在人际关系中,当遇到矛盾或冲突时,可以使用改火来建议双方调整态度或方法,以达到和解或解决问题。
- 故事起源
- 改火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烹饪文化。在古代,人们使用火来烹饪食物,火势的大小和火的位置对烹饪的结果有重要影响。当火势需要调整时,人们就会改变火的大小或位置,以达到最佳的烹饪效果。这个做饭的经验被引申到人情世故中,形成了“改火”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名词
- 例句
- 1.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改火,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2. 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我建议他们改火,以达到和解的目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改火”这个成语与烹饪相关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烹饪时,需要不断调整火势来达到最佳效果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调整或改变相关的成语,例如“调兵遣将”、“改弦更张”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画画的时候,发现颜色不够亮,于是我改火,用更亮的颜色重新涂抹。2. 初中生:我们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发现实验条件不够理想,老师建议我们改火,重新调整实验参数。3. 高中生:我参加数学竞赛时,遇到了难题,我决定改火,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