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角量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能够准确判断事物的轻重缓急,并能够冷静客观地分辨是非。这个成语适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需要决策和判断的情况下。
- 例句
- 1. 他在处理问题时总能够角量得当,不会被情绪左右。2. 在做决策之前,我们需要角量事情的轻重缓急,以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 基本含义
- 指分辨是非、判断事物的轻重缓急。
- 基本解释
比较;审度。《孙子·虚实》:“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处” 唐 杜佑 注:“角量彼我军马之数,则长短可知也。” 杜牧 注:“角,量也。言以我之有餘,角量敌人之有餘;以我之不足,角量敌人之不足。”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判断和决策相关的成语,如“明哲保身”、“审时度势”等,以扩大你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角量事情的轻重缓急,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2. 初中生:在面对考试时,我们要角量每个题目的难度,有条不紊地解答。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们要角量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前景,做出明智的选择。4. 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时,我们需要角量每个工作的薪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以便做出最佳的决策。
- 故事起源
- 角量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昭公三十一年》篇。据传,春秋时期,齐国昭公即位后,面临着许多重要的决策。他找到了一位名叫子贡的贤人,希望能够借助他的智慧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子贡告诉昭公:“用尺度衡量事物,判断轻重缓急。”昭公听后领悟到了其中的道理,从此以后就常常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明智的决策和准确的判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角量”与“尺度衡量事物”联系起来,形象化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尺子在衡量物体的重量和长度,来帮助记忆角量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角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 角量意为用尺度衡量事物,比喻分辨是非,判断轻重缓急。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处理问题时需要有正确的判断力和分辨力,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