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杂咏的词语解释
杂咏的意思
拼音:zá yǒng    注音:ㄗㄚˊ ㄩㄥˇ
基本解释

见“ 杂咏 ”。
亦作“ 杂咏 ”。谓随事吟咏。常用作诗题。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洲公诗》:“古体如《杂咏》云:‘日出羣动作,日入羣动息。’”《诗刊》1977年第9期:“冬夜杂咏赞品德,要学红叶透底红。”

基本含义
杂咏指的是以诗歌形式对多种事物进行吟咏、描写或赞美。
详细解释
杂咏是一种文学形式,多用于古代诗歌中。它以诗歌的形式,将多种事物进行描写、吟咏或赞美,以展示诗人的才华和表达情感。杂咏通常通过对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来传达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使用场景
杂咏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唐诗宋词等。在现代,杂咏也可以用于写景的诗歌创作中,以展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故事起源
杂咏这一词语最早见于《文选·刘义庆》。刘义庆在《文选》中收录了许多古代文人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了一些杂咏的诗歌。这些诗歌以多样的事物为题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词语结构
杂咏是由“杂”和“咏”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杂”表示多样、混杂,而“咏”表示吟咏、描写。
例句
1. 他的诗歌常常以杂咏的形式,吟咏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生的哲理。2. 这首杂咏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让人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记忆技巧
可以将“杂咏”这个词语拆分成两个部分来记忆。其中,“杂”可以联想到多样、混杂的意思,而“咏”可以联想到吟咏、描写的意思。通过将这两个部分联想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住杂咏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杂咏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杂咏诗歌,了解更多关于杂咏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同时,你也可以自己尝试写一首杂咏诗,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思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到了,我要写一首杂咏诗,吟咏花儿、小鸟和蓝天。2. 初中生:我喜欢读唐诗,特别是那些杂咏大自然的诗歌,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3. 高中生:写一首杂咏诗是一种对自然的表达,可以展示诗人的思考和感悟,我很喜欢创作这样的诗歌。
(0)
诗文中出现“杂咏”的诗词

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0)

行运河辛大观先行以此走寄

同下龟山时,舟行篙参差。

夜投洪泽口,访问失所之。

不应一日力,解至淮阴祠。

长淮自风浪,竟夕起忧疑。

旦日坐闸中,听水忘朝饥。

清泠见杂咏,蓊密闻群咿。

就柳喜高荫,避桥嫌窄卑。

凉风吹水面,襟袖不假披。

新螯与老鲑,登俎辄无遗。

饱食却思睡,睡起复何为。

稍厌理文字,惟思弄孙儿。

尚有数舟酒,独酌非所宜。

好话不得吐,两日舌如茨。

舟行虽云乐,先后不可期。

争如鞍马间,吟啸长追随。

(0)

寄题任子严漕使盘园

身即林园不世功,喜惊今乃有人同。

规模内相雄文里,景物时贤杂咏中。

前辈风流何敢似,后来评论想能公。

谁曾寤寐声形隔,真乐从兹触处通。

(0)

喜雨和未斋殿讲韵

长夏招我奕,兼以却炎烘。

我意偶有适,九发不一中。

大笑出门去,蒸郁火云霿。

偃卧苦烦熇,挥箑臂手痛。

天风空满楼,映暍息群动。

西照更酷烈,文彩散螮蝀。

掀帐蚊蚋集,露坐儿女哄。

长汉复如埽,星斗嵌晴空。

宵暑渴不休,薷饮进双㔶。

一睡五鼓歇,忽作群龙梦。

云端隐复见,呼吼更吟哢。

翌日霖雨至,轻葛背几冻。

所欣埃壒清,顿觉天宇洞。

憔悴草木苏,生意倏相送。

昨梦会有徵,借以名雏凤。

小雏适洗三,蜀锦剪绷控。

大匠藉外氏,剡斲望梁栋。

更烦衍馀泽,伊吕见伯仲。

江帆挂南航,腊酿到乡瓮。

聊开汤饼筵,酬献杯斝弄。

拂袖歌薰风,喜剧杂咏讽。

回首原隰秋,闾阎免嗟恸。

(0)

大酺

有田不归,如江水,东坡亦可怜者。

村村啼布谷,正留犁风起,僧衣全画。

雨片如烟,鞭声若鼓,浅瀫轻浮秧马。

踏芳剩宛转,似丈人荷筱,樊迟学稼。

把齐民要术,豳风杂咏,共老农话。

秋成看䆉稏,脱青蓑,泥饮瓜棚下。

更打叠、稚子侯门,山妻酿酒,骑牛小、结鸡豚社。

约投闲他日,共筑个,溪南茅舍。将桑枳,从新写。

归田录罢,颓然美睡帘罅,听他香稻轻打。

(0)

北行杂咏·其十二

杂咏诗成纪采风,麦苗阴雨细濛濛。

蛮娘齐唱丰穰曲,杼轴无忧大小东。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