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黻衣一词多用于文学作品、诗词歌赋中,形容人的衣着华丽或讲究。也可用于形容盛大的场合,如婚礼、庆典等。
- 例句
- 1. 她穿着一身黻衣,显得格外高贵。2. 这场婚礼上,新娘身上的黻衣璀璨夺目。
- 基本含义
- 指贵族的礼服,也用来形容人的衣着华丽。
- 基本解释
古代礼服名。绣有青黑色花纹。《诗·秦风·终南》:“君子至上,黻衣绣裳。” 毛 传:“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瑶臺九纍,而 尧 白屋;黻衣九种,而 尧 大布。” 汉 张衡 《思玄赋》:“袭温恭之黻衣兮,被礼义之绣裳。” 清 凤韶 《凤氏经说·终南》:“然五衣皆章服也,章以衣为重,故亦得以绣之裳名其衣曰黻衣。”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知识,如龙袍、蟒袍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贵族的生活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穿着一身黻衣,在舞台上跳舞,像一位公主。2. 初中生:他的黻衣让他在晚会上格外引人注目。3. 高中生:这位演员身穿黻衣,将古代贵族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 故事起源
- 黻衣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黍离》中:“黍离之子,尚可奈何?黻衣之裳,胡不薦之?”这里的黻衣指的是贵族的礼服,用来形容黍离之子的衣着华丽。后来,黻衣逐渐成为表示华丽衣饰的代名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黻衣”与“华丽”相联想,黻衣是华丽衣饰的代表,通过将两个词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忆。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黻衣
- 详细解释
- 黻衣是古代中国贵族的一种礼服,由细条状的彩色丝线编织而成,色彩鲜艳,图案精美。黻衣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黻衣也常用来形容人的衣着华丽、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