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3日(农历四月初六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通笺的词语解释
通笺的意思
拼音:tōng jiān    注音:ㄊㄨㄙ ㄐㄧㄢ
使用场景
通笺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也可以用来比喻通过书信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在现代社会,虽然通信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通笺仍然可以用来形容人们之间的书信往来。
例句
1. 他们通过通笺来保持联系。2. 我们用通笺来交流想法和意见。
基本含义
通信的信笺。
基本解释

往来的书信。 明 杨基 《赠秦侍仪》诗:“蕃王从学拜,边使候通笺。”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通信方式的知识,如古代的书信文化和书信交往的礼仪等。同时,可以学习其他与书信和通信相关的成语,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给朋友写了一封通笺,告诉他我要去旅行。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通笺,介绍自己的暑假计划。3. 高中生:我收到了一封通笺,是大学录取通知书。4. 大学生:我和异地的朋友通过通笺保持联系。5. 成年人:我写了一封通笺给老板,请求请假。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通笺”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通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使用纸张和笔墨进行书写和传递信息。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人们需要通过书信来交流和传递信息,因此通笺成为了重要的交流工具。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通笺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写信的场景,使用通笺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同时,可以将通笺与书信往来的概念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通:传递;笺:信笺。通笺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意义。
详细解释
通笺是指用于通信的信笺,是古代人们用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一种媒介。它代表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0)
诗文中出现“通笺”的诗词

赠秦侍仪

文采玉娟娟,班行内外联。

蕃王从学拜,边使候通笺

侍立彤庭上,追趋法驾前。

今朝退朝早,衣上有炉烟。

(0)

题画卷寄华光禄

尚古老仙心浩然,他人沟渠我巨川。

积义积德非一日,积书积金非一年。

奇编翻刻惠贫读,更制药物疲癃痊。

高云茂木郁望族,数仞之墙千顷田。

毵毵白发披两肩,凤雏抱送荷自天。

功名染指知薄味,山水载酒脩閒缘。

老夫相住县百里,蔑面未见惟通笺

越茧十丈翻相联,索我放笔开风烟。

谷容山重颇有喻,大山长谷惟其贤。

登堂一笑尚有日,还对此卷鸣高弦。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