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6月28日(农历六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家法的词语解释
家法的意思
拼音:jiā fǎ    注音:ㄐㄧㄚ ㄈㄚˇ
使用场景
家法常常用于描述家庭中的规矩和法规,可以用于讨论家庭教育、家庭关系等话题。
例句
1. 他们家里实行严格的家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2. 作为一名父母,我们应该制定合理的家法来教育孩子。
基本含义
指家庭中的法规和家族中的规矩,用以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古代师徒相传的学术理论和治学方法。
(2) (名)家长统治本家或本族的法度。
(3) (名)家长责打家人的用具。
[构成]
偏正式:家(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家有一套家法,每天都要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家法对于家庭的和谐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遵守家庭规定。3. 高中生:在家庭中,家法是约束我们行为的准则,我们要自觉遵守。
故事起源
家法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中的《禹贡》篇。据传,古代帝王会制定家法来管理家族,确保家族的繁荣和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法逐渐演变成为家庭中的行为规范。
英文翻译

1.(封建家长统治本家或本族人的一套法度) domestic discipline exercised by the head of a feudal household

记忆技巧
可以将“家法”这个成语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记忆。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家庭中有一本厚厚的法律书来表示家法的含义,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
词语结构
家法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家”指家庭,“法”指法规和规矩。
详细解释

◎ 家法 jiāfǎ
(1) [domestic discipline exercised by the head of a feudal household]∶家长统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圣贤家法。——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a rod for punishing children or servants in a feudal household]∶家长责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1). 汉 初儒家传授经学,都由口授,数传之后,句读义训互有歧异,乃分为各家。师所传授,弟子一字不能改变,界限甚严,称为家法。至 唐 代家法已基本消亡。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司徒梁国盛允》:“ 叔矩 则其孝敬,则粥身苦思,率礼无违矣;则其友于,则褒兄委荣,尽其哀情矣;则其学艺,则家法洽览,诲人不倦矣;则其政事,则施於已试,靡有闕遗矣。”《后汉书·徐防传》:“伏见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説,不修家法,私相容隐,开生姦路。” 李贤 注:“诸经为业,各自名家。”《宋书·百官志上》:“ 汉武 建元 五年,初置五经博士。 宣 成 之世,五经家法稍增,经置博士一人。” 明 宋濂 《诸子辩》:“ 穆公 之立,距 孔子 之没七十年, 子思 疑未长也,而何有答问哉?兼之气质萎弱,不类 西京 以前文字,其伪妄昭然可见。或者谓其能守家法,不杂怪奇,歷 战国 、 秦 、 汉 流俗而无所浸淫,未必然也,未必然也!”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汉书二十一·师法》:“ 汉 人重师法如此。又称家法,谓其一家之法,即师法也。”以后 宋 明 理学家把道统当作家法。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学其可无术歟’,此公至言也,此公所得於 孔子 而深信之以为家法者也。”
(2).治家的礼法。《宋书·王弘传》:“ 弘 明敏有思致,既以民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倣之,谓为 王太保 家法。”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祖讳 肱 ,为 虢州 司马;父讳 峦 ,都水使者,皆名,能守家法。” 宋 欧阳修 《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自 唐 灭,士丧其旧礼,而一切苟简,独 杜 氏守其家法。”
(3).指学术、文艺流派的风格、传统。 宋 梅尧臣 《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诗:“长廊 颜頵 碑,字体家法传。”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上》:“初 唐 四十韵惟 杜审言 ,如《送李大夫作》,实自 少陵 家法。”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历象器算是其所长,君子固当节取。若论道术,吾自守吾家法可耳。”
(4).泛指传统的习性。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革命以后,本可开展一些了,而还是守着奴才家法,不过这于饭碗,是极有益处的。”
(5).旧时家长责打子女、奴婢的用具。《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 张万户 ﹞教左右快取家法来,弔起贱婢打一百皮鞭。” 清 李渔 《蜃中楼·抗姻》:“叫丫鬟取家法来,待我赏他个下马威。”《孽海花》第二六回:“ 彩云 道:‘这个请 陆大人 放心,我再吵闹,好在 陆大人 会请太太拿家法来责打的。’”

(0)
诗文中出现“家法”的诗词

草堂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

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

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

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

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

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

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

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

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

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

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剃榛芜。

入门四松在,步屟万竹疏。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

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0)

满江红.寿壑相

玉垒澄秋,又还近、桂华如璧。

算六载、筹边整暇,几多功绩。

铁壁连云东海重,惊波截断狂鲵翼。

把向来、捣颍旧规模,平淮北。经济妙,谁知得。

都总是,诗书力。有召公家法,范公胸臆。

赫赫勋名俱向上,绵绵福寿宜无极。

著莱衣、辉映衮衣荣,恢霖泽。

(0)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其二

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成丝。

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0)

三月四日游大云寺分韵得三字佛龛多题名韦独抗段文昌李景让郑愚四人者可考王文穆吕正闵治平嘉祐间过此亦有笔迹因以诗记

野寺依绝壁,化身满诸龛。

后前莽难测,千亿纷相参。

妙斲谢斤斧,高楼轶烟岚。

旁行栗危栈,俯瞰惊深潭。

岁月浸荒老,苔藓争封函。

亦有好事者,增饬施朱蓝。

经营定自图,谍雅奚未暗。

款识或可辨,上下试与探。

远徵固寂寞,近取才二三。

开元韦庶子,剖符剑之南。

咄嗟檀施开,至今为美谈。

墨卿少羁窭,节旄晚毵毵。

乐和盛家法,国垢犹包含。

郑氏虽世儒,蛮祸竟莫戡。

旧相粤冀级,经从各停骖。

翰林宠则多,御史德岂惭。

数公方盛壮,厥声实吁覃。

纷华竟安在,人寿无彭聃。

彼石尚云朽,吾生谅何堪。

华前一笑粲,现此优波昙。

稽首识归处,径欲投佩簪。

蠢蠢谁汝缚,窃食如春蚕。

祓除偶辰巳,风景清且酣。

相引著胜地,佛日况可贪。

敢誇一醉富,庶解忧心惔。

因歌以记之,放笔书僧庵。

(0)

永和宫词

扬州明月杜陵花,夹道香尘迎丽华。

旧宅江都飞燕井,新侯关内武安家。

雅步纤腰初召入,钿合金钗定情日。

丰容盛鬋固无双,蹴鞠弹棋复第一。

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

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夜吹萧。

君王宵旰无欢思,宫门夜半传封事。

玉几金床少晏眠,陈娥卫艳谁频侍。

贵妃明慧独承恩,宜笑宜愁慰至尊。

皓齿不呈微素问,蛾眉欲蹙又温存。

本朝家法修清宴,房帷久绝珍奇荐。

敕使惟追阳羡茶,内人数减昭阳膳。

维扬服制擅江南,小阁炉烟沈水含。

私买琼花新样锦,自修水递进黄柑。

中宫谓得君王意,银镮不妒温成贵。

早日艰难护大家,比来欢笑同良娣。

奉使龙楼贾佩兰,往还偶失两宫欢。

虽云樊昵能辞令,欲得昭仪喜怒难。

绿绨小字书成印,琼函自署充华进。

请罪长教圣主怜,含辞欲得君王愠。

君主内顾恤倾城,故剑还存敌体恩。

手诏玉人蒙诘问,自来阶下拭啼痕。

外家官拜金吾尉,平生游侠多轻利。

缚客因催博进钱,当筵便杀弹筝伎。

班姬才调左姬贤,霍氏骄奢窦氏专。

涕泣微闻椒殿诏,笑谭豪夺灞陵田。

有司奏削将军俸,贵人冷落宫车梦。

永巷传闻去玩花,景和门里谁陪从!

天颜不怿侍人愁,后促黄门召共游。

初劝官家佯不应,玉车早到殿西头。

两王最小牵衣戏,长者读书少者弟。

闻道群臣誉定陶,独将多病怜如意。

岂有神君语帐中,漫云王母降离宫。

巫阳莫救仓舒恨,金锁雕残玉箸红。

从此君王惨不乐,丛台置酒风萧索。

已报河南失数州,况经少子伤零落。

贵妃瘦损坐匡床,慵髻啼眉掩洞房。

豆寇汤温冰簟冷,荔支浆热玉鱼凉。

病不轻秋泪沾臆,徘徊自绝君王膝。

苔没长门有梦归,花飞寒食应相忆。

玉匣珠襦启便房,薤歌无异葬同昌。

君王欲制《哀蝉赋》,诔笔词臣有谢庄。

头白宫娥暗嚬蹙,庸知朝露非为福。

宫草明年战血腥,当时莫向西陵哭。

穷泉相见痛苍黄,还向官家问永王。

幸免玉环逢丧乱,不须铜雀怨兴亡。

自古豪华如转毂,武安若在忧家族。

爱子虽添北渚愁,外家已葬骊山足。

夜雨椒房阴火青,杜鹃啼血濯龙门。

汉家伏后知同恨,止少当年一贵人。

碧殿凄凉新木拱,行人尚识昭仪冢。

麦饭冬青问茂陵,斜阳蔓草理残垄。

昭丘松槚北风哀,南内春深拥夜来。

莫奏《霓裳》天宝曲,景阳宫井落秋槐。

(0)

颐和园词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

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

恩泽何曾逮外家,咨谋往往闻温室。

亲王辅政最称贤,诸将专征捷奏先。

迅归欃抢回日月,八方重睹中兴年。

联翩方召升朝右,北门独对西平手。

因治楼船凿汉池,别营台沼追文囿。

西直门西柳色青,玉泉山下水流清。

新锡山名呼万寿,旧疏河水号昆明。

昆明万寿佳山水,中间宫殿排云起。

拂水回廊千步深,冠山杰阁三层峙。

隥道盘行凌紫烟,上方宝殿放祈年。

更栽火树千花发,不数名珠彻夜悬。

是时朝野多丰豫,年年三月迎銮驭。

长乐深严苦敝神,甘泉爽垲宜清暑。

高秋风日过重阳,佳节坤成启未央。

丹陛大陈三部伎,玉卮亲举万年觞。

嗣皇上寿称臣子,本朝家法严无比。

问膳曾无赐坐时,从游罕讲家人礼。

东平小女最承恩,远嫁归来奉紫宸。

卧起每偕荣寿主,丹青差喜缪夫人。

尊号珠联十六字,太官加豆依前制。

别启琼林贮羡余,更营玉府蒐珍异。

月殿云阶敞上方,宫中习静夜焚香。

但祝时平边塞静,千秋万岁未渠央。

五十年间天下母,后来无继前无偶。

却因清暇话平生,万事何堪重回首。

忆昔先皇幸朔方,属车恩幸故难量。

内批教写清舒馆,小印新镌同道堂。

一朝铸鼎降龙驭,后宫髯绝不能去。

北渚何堪帝子愁,南衙复遘丞卿怒。

手夷端肃反京师,永念冲人未有知。

为简儒臣严谕教,别求名族正宫闱。

可怜白日西南驶,一纪恩勤付流水。

甲观曾无世嫡孙,后宫并乏才人子。

提携犹子付黄图,劬苦还如同治初。

又见法宫冯玉几,更劳武帐坐珠襦。

国事中间几翻覆,近年最忆怀来辱。

草地间关短毂车,邮亭仓卒芜萎粥。

上相留都树大牙,东南诸将奉王家。

坐令佳气腾金阙,复道都人望翠华。

自古忠良能活国,于今母子仍玉食。

宗庙重闻钟鼓声,离宫不改池台色。

一自官家静摄频,含饴无异弄诸孙。

但看腰脚今犹健,莫道伤心迹已陈。

两宫一旦同绵惙,天柱偏先地维折。

高武子孙复几人,哀平国统仍三绝。

是时长乐正弥留,茹痛还为社稷谋。

已遣伯禽承大统,更扳公旦觐诸侯。

别有重臣升御榻,紫枢元老开黄阁。

安世忠勤自始终,本初才气尤腾踔。

复数同时奉话言,诸王刘泽号亲贤。

独总百官居冢宰,共扶孺子济艰难。

社稷有灵邦有主,今朝地下告文祖。

坐见弥天戢玉棺,独留末命书盟府。

原庙丹青俨若神,镜奁遗物尚如新。

那知此日新朝主,便是当时顾命臣。

离宫一闭经三载,绿水青山不曾改。

雨洗苍苔石兽闲,风摇朱户铜蠡在。

云韶散乐久无声,甲帐珠帘取次倾。

岂谓先朝营楚殿,翻教今日恨尧臣。

宣室遗言犹在耳,山河盟誓期终始。

寡妇孤儿要易欺,讴歌狱讼终何是。

深宫母子独凄然,却似滦阳游幸年。

昔去会逢天下养,今来劣受厉人怜。

虎鼠龙鱼无定态,唐侯已在虞宾位。

且语王孙慎勿疏,相期黄发终无艾。

定陵松柏郁青青,应为兴亡一拊膺。

却忆年年寒食节,朱侯亲上十三陵。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