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敖敖一词多用于贬义,用来形容某个人过于自负,不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工作、学习或社交场合中表现得过于自高自大,不肯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 例句
- 1. 他在公司总是敖敖地对待下属,从不听取他们的意见。2. 她的自负和敖敖的态度让她失去了很多机会。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自负自傲,自以为是。
- 基本解释
(1).长貌。《诗·卫风·硕人》:“硕人敖敖,説于农郊。” 毛 传:“敖敖,长貌。” 郑玄 笺:“敖敖,犹頎頎也。”
(2).众口谗毁貌。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诗》云:‘无罪无辜,谗口敖敖。’”今本《诗·小雅·十月之交》作“嚣嚣”。 朱熹 集传:“音翱,众多貌。” 陆德明 释文引《韩诗》作“謷謷”。
(3).哀号声。《三国志·魏志·常林传》“封 乐阳亭侯 ,转大司农”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林 夜挝吏,不胜痛,叫呼敖敖彻曙。”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与“敖敖”相关的成语,如“敖世轻物”、“敖包相依”等,进一步扩展对该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敖敖地回答问题,不愿意听老师的指导。2. 初中生:他的自负和敖敖的态度让他与同学们关系疏远。3. 高中生:她的敖敖言谈举止让她在班级里没有朋友。4. 大学生:他的敖敖态度让他错过了很多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 故事起源
- 《庄子·外物》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自命不凡,自视甚高的故事。这个人自称为“敖者”,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后来,人们用“敖敖”来形容那些自大、自负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傲傲”谐音,将“敖敖”与自负、自大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和理解该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敖敖一词源于《庄子·外物》:“敖者,自命也。”敖敖形容一个人自命不凡,自视甚高,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