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方伯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但可以用于强调某个人在某个领域或地方的权威地位。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个地方的官员或领导者。
- 例句
- 1. 他是这个领域的方伯,他的话是权威。2. 这个地方的方伯非常贪污,引起了民众的不满。
- 基本含义
- 方伯是指古代官职中的地方长官,也泛指地方上的官员。
- 基本解释
殷 周 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 汉 以来之刺史, 唐 之采访使、观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称“方伯”。《礼记·王制》:“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史记·周本纪》:“ 周 室衰微,诸侯彊并弱, 齐 、 楚 、 秦 、 晋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郑司农 曰:“长诸侯为方伯。”《汉书·何武传》:“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职在进善退恶。” 唐 韩愈 《送许使君刺郢州序》:“ 于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荐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访使,旋升方伯,改授 云南 巡抚。”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古代官制中的方伯职位的具体职责和地位,以及古代地方政府的组织架构。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是我们家的方伯,他负责管理家里的事情。2. 初中生:这个学校的方伯是校长,他负责管理整个学校的事务。3. 高中生:这个社区的方伯是社区主任,他负责管理社区的各项工作。4. 大学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某个领域的方伯,为这个领域做出贡献。5. 成年人:公司的方伯是总经理,他负责管理整个公司的运营。
- 故事起源
- 方伯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官制中,具体起源不详。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方伯”联想为古代地方长官的官职,通过想象一个身穿古代官服的地方长官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方伯属于“名词+名词”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方伯一词源于古代官制,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指的是地方长官的官职。方伯一职一般由贵族或有功的将领担任,负责管理一定的地区事务。后来,方伯逐渐演变成为地方上的官员的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