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嗜痂的词语解释
嗜痂的意思
拼音:shì jiā    注音:ㄕㄧˋ ㄐㄧㄚ
基本解释

《宋书·刘邕传》:“ 邕 所至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鰒鱼。尝诣 孟灵休 , 灵休 先患灸疮,疮痂落牀上,因取食之。 灵休 大惊。答曰:‘性之所嗜。’”后因称怪僻的嗜好为“嗜痂”。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自叙》:“余坐 蒋氏 三径斋 小楼近两月,辑成《智囊》二十七卷,以请教於海内之明哲,往往滥蒙嘉许,而嗜痂者遂兾余有续刻。” 清 赵翼 《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百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茅盾 《夜读偶记》二:“从前人把这种呆板称为‘雍容典雅’,表示了非常的钦佩,这真是嗜痂成癖。”

基本含义
指对病痛、疾苦等感到快慰,乐在其中的心态。
详细解释
嗜痂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于病痛、疾苦等不良情况感到快慰、乐在其中的心态。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有些人对于痛苦、困难等严重的不良情况,不仅没有痛苦、困扰,反而感到快乐、满足。
使用场景
嗜痂一词多用于形容一些奇怪、怪异的人,他们在一些人认为痛苦的情况下,却感到快乐、满足。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对于自己的病痛、疾苦等不良情况感到快乐、满足的人。
故事起源
《汉书·张敞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西汉时期,张敞患有一种皮肤病,经常剧痒难忍。他为了解决痒痛的问题,便常常用指甲抓挠自己的皮肤,甚至割破皮肤。可是,奇怪的是,他在抓挠皮肤的时候竟然感到快乐、满足。因为他觉得痛痒的感觉让他忘却了其他的痛苦,这样他就能够忘记自己的病痛,感到快乐。所以人们就用“嗜痂”来形容那些对于病痛、疾苦等不良情况感到快乐、满足的人。
词语结构
嗜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嗜”是形容词,意为“喜爱、爱好”,“痂”是名词,意为“皮肤上结成的疤痕”。结合在一起,形容一个人对于病痛、疾苦等感到快慰,乐在其中的心态。
例句
1. 他竟然嗜痂到了这种程度,每天都会主动寻找痛苦,让人无法理解。2. 她对于自己的病情感到嗜痂,每次病发时反而会感到开心。
记忆技巧
可以将“嗜痂”这个成语与张敞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张敞抓挠皮肤时竟然感到快乐、满足的情景,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了解相关成语和词语,如“嗜血成狂”、“病入膏肓”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于自己的病情感到嗜痂,每次生病都会开心地告诉同学。2. 初中生:她的疼痛已经变成了一种嗜痂的心态,每次感到疼痛时反而会感到快乐。3. 高中生:他的嗜痂心态让人无法理解,他竟然对于痛苦感到快乐。
(0)
诗文中出现“嗜痂”的诗词

十一月十七日天心阁雪中吟集肖韩视长至次韵见怀之作三叠前韵

犯寒赴诗盟,人至雪亦至。

读君日至作,作我一阳气。

君诗妙句法,直逼吾正字。

坡谷世则无,朱弦自抗坠。

廿年溷闾里,自笑不夷惠。

道情任真率,惊俗敢标置?

君何笃嗜痂,信我言匪伪。

颇思就商定,鸡肋忍卒弃?

毋为公子恭,猥执侯生辔。

虚堂北风厉,病肺戒增瘵。

流光足可惜,夙抱盍一试?

愿持邹峄言,夫志气之帅。

(0)

读书

自笑前身一蠹鱼,白头仍向酉山居。

千秋于我终乌有,万卷如今付子虚。

祗此嗜痂留痼癖,忽将食蹠弃残馀。

穷年兀兀无长策,不为功名亦读书。

(0)

三十自述·其五

梅放孤山兴不孤,同人买棹有西湖。

已惭南阁谈经席,莫问高阳旧酒徒。

别有嗜痂挥翰墨,谁能品味到莼鲈。

归来还把图书列,一笑先生合号迂。

(0)

客自江上来者为予言临川先生心疾如故健忘更甚独有昕夕不置者予之近况也因与檗斋共为怃然

当年接席谈经地,廿载升沉恨有馀。

祗为嗜痂成痼疾,不须入梦动欷歔。

衰残空寄相思子,零落谁成未竟书。

此意旁人犹感叹,我心戚戚更何如。

(0)

谢琴南寄文为寿

不材社栎敢论年?刻划无盐正可怜。

万事桑榆虚逐日,半生草莽苦忧天。

身名于我曾何与,心迹微君孰与传?

独愧老来诗不进,嗜痂犹说近临川。

(0)

沁园春.病起自嘲

君子人欤,豹变嶙峋,其文赤斑。

想卦爻占得,剥肤灾近,上池饮后,伐髓功完。

吸露身轻,攀霞痕在,色界曾留第几天。

丹成未,看铢衣尽委,蝉蜕登仙。新陈代谢年年。

总不似秋风扫箨便。

甚凝酥砌就,鱼鳞匼匝,微鼾吹起,蝶羽轻翻。

乐岂知鱼,相应食肉,切莫遣公荣到酒边。

东海畔,倘嗜痂有客,还许周旋。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