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美好的典范。《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评》:“其举国託孤於 诸葛亮 ,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南朝 梁 沉约 《资给何点诏》:“此盖前代盛轨,往贤所同。” 严复 《主客评议》:“可以幸一时之富强,而不可以致太平之盛轨。”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品行高尚,道德修养深厚。
- 详细解释
- 盛轨是由“盛”和“轨”两个字组成。盛指的是容器的容量大,可以装下很多东西;轨指的是车辆行驶的轨道。这个成语比喻人的品行高尚,道德修养深厚,可以容纳众多的才能和学问。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德行高尚,能力卓越,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
- 故事起源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一则故事。淮阴侯刘邦曾经任命魏公子无忌为相国,但他拒绝了这个职位。他说:“我不能胜任这个重任,身上没有盛轨之德。”刘邦听后大为赞赏,认为他的品行高尚,所以没有强迫他接受这个职位。
- 词语结构
- 主语 + 没有 + 盛轨 + 之 + 德
- 例句
- 1. 他是一位盛轨之才,能力出众,受到了大家的尊敬。2. 她虽然年轻,但是品行高尚,有着盛轨之德。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盛轨”这个词语与“高尚”、“卓越”、“德行”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联想,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古代典籍和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盛轨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级里的盛轨之星,学习成绩优秀,品行也很好。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盛轨之才,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在大学申请中,学生的盛轨之德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盛轨之德,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