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英勇无畏、威风凛凛的人,尤其用来赞美军人、武将等有勇有谋的人物。
- 例句
- 1. 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真正的貔虎之勇。2. 这位将军英勇无畏,真可谓是一位真正的貔虎。
- 基本含义
- 指勇猛的虎。
- 基本解释
◎ 貔虎 píhǔ
[brave troops] 喻勇敢强猛的军队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虎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例如“虎头蛇尾”、“如虎添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昨天我看到了一只貔虎,它好勇猛哦!2. 初中生:那位将军真是一位真正的貔虎,他在战场上展现了无畏的勇气。3. 高中生:这位演员的表演真是貔虎之勇,他在舞台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演技水平。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貔貅。据说貔貅能吃五谷、能吸收瘟疫、能驱邪避凶,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而虎则是中国古代的神兽,象征着勇猛和力量。因此,将“貔貅”和“虎”合二为一,形成了成语“貔虎”。
- 英文翻译
1.[书] brave generals or troops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貔虎”这个成语与勇猛的虎形象联系起来,形象记忆。可以想象一只勇猛威风的虎在战场上展现出无畏的勇气,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亦作“豼虎”。1.貔和虎。亦泛指猛兽。 三国 魏 阮籍 《搏赤猿帖》:“僕不想歘尔梦搏赤猿,其力甚於貔虎。”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翩翩执金吾,緹骑类貔虎。”
(2).比喻勇猛的将士。《后汉书·光武帝纪赞》:“ 寻邑 百万,貔虎为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驱貔虎,奋尺劒,入紫微,升帝道。”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阶下豼虎士,幕中鸳鷺行。” 明 孙贲 《送翰林典籍张敏行之官西上》诗:“九重下詔徵貔虎,推轂上将开都府。”
(3).比喻桀骜不驯的武夫。 宋 苏辙 《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自祖宗以来,以管军八人总领中外师旅,内以弹压貔虎,外以威服夷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