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一卒。见《周礼·夏官·诸子》 郑玄 注。又古以兵车三十乘为一卒。《左传·宣公十二年》:“我曲 楚 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 杨伯峻 注:“广有一卒者,谓每部之车数有一卒耳。其数为偏之两,即两偏,故又云卒偏之两…… 楚 以三十乘为一卒,以一卒为一广。説详 江永 《群经补义》。”《六韬·练士》:“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
(2).一个步兵。亦泛指一个兵士。《战国策·赵策三》:“不鬪一卒,不顿一戟,而解二国患者, 平原君 之力。”《淮南子·修务训》:“ 申包胥 竭筋力以赴严敌,伏尸流血,不过一卒之才,不如约身卑辞,求救於诸侯。” 高诱 注:“在车曰士,步曰卒,如此者一人之功也。” 宋 杨万里 《千虑策·国势中》:“不葺一垒,不置一卒,使寇之去来,如入无人之境。”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士兵,也可泛指一个人。
- 详细解释
- 一卒是由“一”和“卒”组成的成语。其中,“一”表示一个,单独的;“卒”是古代指士兵的称谓。成语“一卒”原本是指一个士兵,后来引申为泛指一个人。
- 使用场景
- 一卒常用在形容一个人的能力或者价值,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才华、勇气或者贡献。
- 故事起源
- 成语“一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的战争中,每一个士兵都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此“一卒”成为形容一个人的重要成语。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一卒
- 例句
- 1. 他虽然只是一个普通职员,但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卒之力。2. 这位画家的作品独具特色,堪称艺术界的一卒。3. 她在这个项目中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是整个团队的一卒。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一卒”与“一个士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士兵在战场上奋勇作战,表现出个体的能力和价值。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语“一卒”相关的成语,如“一将功成万骨枯”、“一鸣惊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是班级的一卒,每天帮助老师整理教室。2. 小学生:我在班级的演讲比赛中发挥出色,成为了一卒。3. 初中生:虽然我是班级里的一员,但我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卒,为班级做出贡献。4. 高中生:在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中,我是一个重要的一卒,为社会做出一份力量。5.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的一员,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卒,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