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浅红色的花瓣。 南唐 李建勋 《残牡丹》诗:“风飘金蕊看全落,露滴檀英又暂苏。”
- 基本含义
- 指人才出众、聪明过人,多用于形容年轻有为的人。
- 详细解释
- 檀英原指檀木上的花朵,因其美丽而受人喜爱。后来引申为形容人的聪明才智过人,才华出众。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年轻人才华出众,或者对他人的赞美和羡慕之情。
- 故事起源
- 檀英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鲁仲连列传》中。相传鲁国有一位名叫鲁仲连的年轻人,非常聪明才智过人。他在鲁国当官时,为政务办理得非常出色,深受民众的爱戴。后来,鲁国的人们用“檀英”来形容他的才华出众。
- 词语结构
- 檀英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檀”是名词,表示檀木上的花朵,“英”是形容词,表示聪明才智出众。
- 例句
- 1. 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公司的总经理,真是个檀英之才。2.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被誉为当代的檀英。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檀英”与“才华出众”、“年轻有为”等词语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将其与故事起源中的鲁仲连联系起来,形象地记忆他的聪明才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鲁仲连的故事,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英杰”、“英勇”等,来拓展对檀英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班上的檀英,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檀英,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他是学校的檀英,不仅成绩优秀,还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4. 大学生:他被誉为学校的檀英,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突出表现,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