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佛教菩萨名。即 曼殊室利 。
(2). 满洲 别称。也写作“满珠”、“曼珠”。 清 黄遵宪 《八用前韵》:“三月麛裘思德化,诸天龙节护 曼殊 。” 钱仲联 笺注引《清朝通志》:“ 满洲 ,係 满珠 之转音,亦称 曼珠 。”参阅《清通志·氏族一》。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态度或言行高傲、自大。
- 详细解释
- 曼殊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言行高傲、自大。这个成语源于佛教词汇,原意是指佛陀的名号,后来演变为形容人的高傲态度。
- 使用场景
- 曼殊一词多用于贬义,形容那些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它常用于贬低某人的自大和傲慢,可以用在描述某人的行为、言语或态度上。
- 故事起源
- 曼殊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中,指的是佛陀的名号。后来,这个词开始用来形容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超越凡人。
- 词语结构
- 曼殊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曼”,第二个字是“殊”。
- 例句
- 1. 他总是对别人傲慢无礼,真是个曼殊之辈。2. 这个公司的老板对员工态度曼殊,没有一点谦和之心。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曼殊”联想成“漫舞”,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高傲地舞动着自己的身体,表现出自大的态度。
- 延伸学习
- 了解佛教文化和佛经中的其他词语,可以更好地理解曼殊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起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不肯帮助别人,真是个曼殊之人。2. 初中生:那个同学看不起其他人,总是曼殊地对待他人。3. 高中生:这个学生在班级里独来独往,显得有些曼殊。4. 大学生:他以为自己很聪明,总是对别人傲慢无礼,真是个曼殊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