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忧惧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未知和困难时的情绪。可以用于形容个人的内心状况,也可以用于描述社会或国家的不安和紧张。
- 例句
- 1. 他因为工作的压力而感到忧惧。2.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期,人们普遍感到忧惧。
- 基本含义
- 忧虑和恐惧。
- 基本解释
◎ 忧惧 yōujù
[worried and apprehensive] 忧愁恐惧
忧惧不安
病则忧惧。——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忧惧见鬼出。
- 延伸学习
- 1. 了解其他与情绪相关的成语,例如“喜怒哀乐”、“愁眉苦脸”等,以扩展对情绪表达的理解。2. 学习相关的词汇,例如“担心”、“恐惧”等,以丰富对忧惧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前总是感到忧惧,怕考不好。2. 初中生:面对高中升学的压力,许多学生会感到忧惧。3. 高中生:在选择专业时,我感到忧惧,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4. 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压力,我感到忧惧和无助。
- 故事起源
- 忧惧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董仲舒传》中。据说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认为人们应该遵循天命,不要过分忧虑和恐惧。他提出了“忧虑恐惧,乃人之常情”这个观点,后来这个观点被引申为成语“忧惧”。
- 英文翻译
1.worried and apprehensiv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忧惧这个成语:1. 与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例如“忧心忡忡”、“惶惶不安”,从而理解忧惧的具体含义。2. 创造一个与忧惧相关的形象或场景,将成语与这个形象或场景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忧惧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组成。
- 详细解释
忧愁恐惧。《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刼杀死亡之君,此其心之忧惧、形之苦痛也,必甚於厉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乐天知命,忧惧不能入。”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上》:“ 清泰帝 忧惧,不知所为。”《三国演义》第五九回:“ 曹操 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一般人常怀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呢?--无非为利禄罢了。”
- 近义词
恐忧、惶恐、悚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