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拔徙常用于描述历史上的大规模迁徙或个人被迫离开家园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被迫离开舒适环境,适应新的生活或工作环境。
- 例句
- 1. 在战乱的年代,许多人被迫拔徙到其他地方寻求安全。2. 经济的发展使得很多农民工不得不拔徙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 基本含义
- 指被强迫离开家乡或原居地,迁徙他处。
- 基本解释
迁离本土。《三国志·魏志·郭淮传》:“遂讨 羌迷当 等,按抚 柔氐 三千餘落,拔徙以实 关中 。”
-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迁徙事件,如长征、南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爷爷在战争时期被迫拔徙到其他地方。2. 初中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机会,许多家庭选择拔徙到大城市。3. 高中生:历史上的长征是中国人民为了抵抗侵略而拔徙的伟大壮举。4. 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因为工作的需要而拔徙到不同的城市。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有句话:“无拔徙于诸侯。”最初是指齐国的公子重耳被迫离开家乡,到其他诸侯国寻求帮助。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拔徙”与被迫离开家园的情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被迫离开家乡,迁徙到陌生的地方。
- 词语结构
- 动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拔徙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动词组成,拔指迅速地离开,徙指迁徙,远离原居地。拔徙常常指因战乱、灾难或政治原因等被迫离开家园,迁徙到其他地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