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陶瓷茶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楸枰停鬭子,瓷注屡呼茶。”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谦虚、委婉,不露锋芒。
- 详细解释
- 瓷注是由“瓷”和“注”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瓷是一种脆弱的材料,注表示充满。瓷注的基本意思是指言辞谦虚、委婉,不露锋芒。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的言辞像瓷器一样,尽管脆弱,但却能充满力量。
- 使用场景
- 瓷注常用于形容人的话语或行为谦虚、委婉,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要求。可以用来形容礼貌、圆滑的说话方式。例如在商务场合,当你向对方提出要求时,可以使用瓷注的方式,让对方感到你的诚意和尊重。
- 故事起源
- 瓷注的故事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名叫宋祁的文人,他在写文章时总是很谦虚,不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送给朋友,朋友很欣赏,但觉得文章中的意思不够明确。于是朋友对宋祁说:“你的文章就像瓷器一样,虽然很精美,但缺少了锋芒。”宋祁听后,觉得很受启发,于是改变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开始使用瓷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瓷注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2. 她用瓷注的方式拒绝了我的邀请。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瓷注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个瓷器,轻轻地注入水,表示他的言辞谦虚、委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言辞相关的成语,例如“言简意赅”、“言之有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小明瓷注地回答:“老师,我觉得每种动物都很有趣。”2. 初中生:小红在班会上向同学们发表演讲,她用瓷注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3. 高中生:考试结束后,学生们互相交流答案时,他们都瓷注地讨论了一下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