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荆轲的词语解释
荆轲的意思
拼音:jīng kē    注音:ㄐㄧㄥ ㄎㄜ
基本解释

◎ 荆轲 Jīng Kē
[Jin Ke] (?—前 227年) 中国战国末年刺客。卫国人。好读书击剑,结交名人。至燕国后,由田光介绍,被燕国太子丹拜为上卿。当时,秦军来灭亡韩国,赵国兵临燕国南境,燕太子丹十分恐惧,决定派他去秦国,以进献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定兴、新城、固安一带)地图和秦逃将樊于期人头晋见秦王赢政。秦王命令在咸阳举行隆重接见仪式。献图时,图穷而匕首见,他行刺秦王不中,被当场杀死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着另一个人,想要同他一起去。)——《战国策·燕策》
至丹以 荆卿为计。(丹,指燕太子丹。荆卿为计,指太子丹密遣剑侠荆轲入秦,以献燕国地图为名,谋刺秦王一事。后因谋剌失败,荆轲被杀。)—— 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详细解释

战国 末著名刺客。 齐 人。徙 卫 ,人称 庆卿 。至 燕 ,人称 荆卿 。 燕 太子 丹 奉为上客,衔命入 秦 刺 秦 王 嬴政 ,事败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北周 庾信 《咏怀》诗之二六:“秋风别 苏武 ,寒水送 荆軻 。”《红楼梦》第五七回:“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抱不平儿;你又充什么 荆軻 、 聂政 ?真正好笑!”

基本含义
指心怀不满,意图报复的人。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有怨恨,有不满情绪的人,特别是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
故事起源
成语“荆轲”源于中国历史上的故事。荆轲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刺客,他曾经心怀不满,意图刺杀秦王。虽然他最终失败了,但他的勇气和决心成为后人称颂的对象。
词语结构
荆轲是由两个姓氏组成的,表示了这个人的身份和特点。
例句
1. 他是个荆轲,一直想方设法报复那些欺负他的人。2. 她内心充满了荆轲,决心要让那些伤害过她的人付出代价。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荆轲”与他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也可以尝试将“荆轲”与“刺客”等类似的词语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荆轲的故事和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成语的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荆轲,总是想方设法找机会报复欺负他的同学。2. 初中生:她内心充满了荆轲,决心要让那些伤害过她的人付出代价。3. 高中生:他心怀不满,像荆轲一样,希望能够改变社会的不公平现象。4. 大学生: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有荆轲的精神,勇敢地面对挑战,追求自己的理想。
(0)
诗文中出现“荆轲”的诗词

拒马河

落日苍茫里,秋风慷慨多。

燕云馀古色,易水尚寒波。

岸绝船通马,沙交路入河。

行人悲旧事,含愤说荆轲

(0)

剑客行

我友剑侠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

荆轲专诸何足数,中夜入燕特起舞。

一身独报万国雠,归告昌陵泪如雨。

(0)

咏史诗八首·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0)

咏史诗二首·其二

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

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

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

(0)

扁舟

扁舟当晓发,沙岸杳然空。

人语蛮烟外,鸡鸣海色中。

短衣曾去国,白首尚飘蓬。

不读荆轲传,羞为一剑雄。

(0)

春坊正字剑子歌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䍡?,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