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佛教语。谓自识本心,自见本性。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未知高鉴,缘何识本?”
- 基本含义
- 识别出真伪、真实的本质。
- 详细解释
- 识本是指能够辨别出事物的本质和真实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判断事物时,要深入了解其内在的本质,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
-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识本可以用来表达人们对于真实与虚伪、表里不一的态度。它可以用于形容辨别真相,看清事物的本质,以及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能力。
- 故事起源
- 《后汉书·王莽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因为识别了王莽的本质,被称为“识本”。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成成语“识本”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识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识”表示识别、认识,而“本”表示本质、实质。
- 例句
- 1. 他能够识本,看出这个人的真实意图。2. 只有识本的人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识本”与“识别本质”相联想,用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者参与相关的讨论来深入了解“识本”的意义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能够识本,知道他是在说谎。2. 初中生:只有识本的人才能看清人们的真实动机。3. 高中生:通过观察细节,我成功地识本,了解了这个事件的真相。4.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需要识本,以便辨别真实的信息和虚假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