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卖口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商业交易中不守信用,违背合同约定;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经常改变主意,不坚持自己的承诺;还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说话虚伪,口是心非。
- 例句
- 1. 他答应好了要来帮忙,结果又反悔了,真是个卖口的人。2. 这个商人常常变卦,是个典型的卖口之人。
- 基本含义
- 卖口是一个形容词,用于形容人说话不守信用、口是心非、言而无信的行为。
- 基本解释
(1).掉唇弄舌,夸口。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二折:“你你你!非敌手,强卖口。只待要战争酣处讨迴头。”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三折:“他那里卖口,则管里絮无休。他道他世上寰中无对手。”
(2).犹卖唱。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那时,也曾捏手捏脚问过她,肯不肯过档?回说:‘人家只卖口不卖身的。’”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卖国求荣、卖弄风情等,了解更多有关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说要给我画一幅画,结果他没画,他是个卖口的人。2. 小学生:我和小红约好一起去公园玩,结果她临时改变主意,不来了,她真是个卖口的人。3.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个同学经常说谎,他是个卖口的人,大家都不相信他说的话。4. 高中生:这个政客竞选时说要改善民生,但上任后却完全不管民生问题,他是个卖口的人,不能相信他的承诺。
- 故事起源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卖口的故事。故事中,卫将军骠骑在战斗中因为缺乏粮草,向魏国的商人买粮。商人答应了将军的要求,但是到了交货的时候,商人却违背承诺,不按照合同的约定提供粮食。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言而无信、不守信用的人的典故。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卖口记忆为“卖嘴”,嘴是人说话的器官,卖口就是指人说话不守信用、言而无信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卖口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卖”表示出卖、背叛;第二个字“口”表示言语、承诺。
- 详细解释
- 卖口形容一个人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经常改变主意或背弃自己的承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言而无信的人,不能信任他们的话语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