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为了追求权势和地位而不择手段奉承上级的人。可以用于批评那些虚伪奉承、追逐权力的人,也可以用于警示他人不要为了私利而丧失原则和底线。
- 例句
- 1. 他为了追求升职,总是曳裾王门,结果却没有得到任何好处。2. 这个人只会曳裾王门,完全没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为了追求权势和地位,不择手段地奉承迎合上级,以谋求自己的私利。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拍马屁”、“趋炎附势”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曳裾王门,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夸奖。2. 初中生:他为了追求学校的学生会主席职位,不择手段地曳裾王门,结果却被同学们看穿了他的虚伪。3. 高中生:他为了追逐政治权力,不惜曳裾王门,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职位,却丧失了很多原则和底线。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古代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故事中,一个名叫鲁国公子曹沫的人为了追求权势和地位,经常奉承迎合鲁国的国君。他经常曳裾拉着衣袖,向国君行礼,希望能得到国君的青睐。然而,最终他并没有得到自己所追求的权势和地位,反而被国君看穿了他的虚伪和奉承。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成成语“曳裾王门”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曳裾”想象成一个人拉着衣袖,向上级行礼的形象,再联想到“王门”的权势和地位的象征,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曳裾 + 王门
- 词语解释
- yè jū wáng mén ㄧㄜˋ ㄐㄨ ㄨㄤˊ ㄇㄣˊ
曳裾王门(曳裾王門)
《汉书·邹阳传》:“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后以“曳裾王门”比喻在王侯权贵门下作食客。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明 唐顺之 《赵府奉祀正王君墓志铭》:“如 王君 者纵不能宦达,然使其得曳裾王门而驂后乘於 雁池 、 菟苑 之间,亦未为不遇也。” 清 厉鹗 《东城杂记·沉正叔》:“ 正叔 曰:吾得曳裾王门可耳,安能鬱鬱久居此!”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