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shì mín rú shāng ㄕㄧˋ ㄇㄧㄣˊ ㄖㄨˊ ㄕㄤ
视民如伤(視民如傷)
形容帝王、官吏极其顾恤民众疾苦。《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孟子·离娄下》:“ 文王 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赵岐 注:“视民如伤者,雍容不动扰也。” 孙奭 疏:“言 文王 常有恤民之心,故视下民常若有所伤,而不敢以横役扰动之。” 晋 潘岳 《关中诗》:“明明天子,视民如伤。”亦作“ 视下如伤 ”、“ 视人如伤 ”。《北史·魏纪三·孝文帝纪论》:“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利物,亦无得而称之。” 唐 杨炯 《为梓州官属祭陆郪县文》:“居传其政,爱人如子;山则有梁,镇兹一方;君宏其道,视人如伤。”
- 基本含义
- 对待人民像对待伤口一样,非常小心谨慎。
-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官员或领导对待人民不够关心、漠视民生问题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公冶长视人如伤。”公冶长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贤人,他在治理齐国时,非常重视人民的利益,像对待伤口一样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
- 词语结构
- 该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每个字的意义如下:视:看待、对待民:人民如:像、如同伤:伤口
- 例句
- 1. 领导应该视民如伤,时刻关注人民的利益。2. 这位官员完全不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根本没有视民如伤的意识。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该成语与“视为伤口”联想起来,意味着对待人民要像对待伤口一样小心谨慎。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民相关的成语,例如“民生凋敝”、“民不聊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视民如伤,不可以欺负同学。2. 初中生:我们应该学会视民如伤,尊重他人的权益。3. 高中生:领导忽视民生问题,完全没有视民如伤的意识。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我们要时刻保持视民如伤的态度,关注社会问题,为人民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