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生识的词语解释
生识的意思
拼音:shēng shí    注音:ㄕㄥ ㄕㄧˊ
基本解释

(1).预见,先见。 宋 袁世弼 《谒吴大帝庙》诗:“ 长沙 兆生识,典午赖餘风。”
(2).生灵;百姓。 唐 元结 《广德二年贺赦表》:“陛下以慈惠驭兆庶,以谦让化天下,凡所赦宥,皆允人望,凡所敦劝,皆合大经。生识之类,不胜大幸。”

基本含义
指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而获得的知识和认识。
详细解释
生识是由“生”和“识”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生”表示亲身经历、实践,而“识”表示知识、认识。生识的意思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认识。
使用场景
生识常用于描述通过实践、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认识。可以用于表达对某个人或某个领域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故事起源
生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一章中。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庄子》一书中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和观点。在《外物》一章中,庄子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获得了对外物的真正认识和理解,从而得出了“生识”的观点。
词语结构
生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生”是动词,表示亲身经历和实践,“识”是宾语,表示知识和认识。
例句
1. 他通过多年的实践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生识。2.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获得真正的生识。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生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生活中不断经历和实践,从而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认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生识相关的成语,如“经验之谈”、“亲身体验”等,以加深对生识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生识。2. 初中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获得了许多生识,对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3. 高中生:通过实习工作,我积累了许多生识,对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4. 大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我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获得了更多的生识,对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0)
诗文中出现“生识”的诗词

与晦庵先生同宿清虚庵

幽斋共坐论功夫,借问先生识此无。

悟得此中真妙诀,人间始信有仙壶。

(0)

石苍舒醉墨堂

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0)

闻寇陷襄雒

守文列圣德,驱胡高皇功。

明运宜无疆,我后承丰隆。

过臣亶焦劳,济蹇谁匪躬。

金瓯缺辽左,饷额勤输供。

遂以困阎闾,焉谋备年凶。

适郊逢硕鼠,捍网怜飞鸿。

中原多悍寇,懦将愁频攻。

驰驱十馀载,躏蹂如乘风。

荆襄江上流,雒阳天下中。

宋辙有覆监,汉都忧其终。

近闻亦倾陷,官民泥刀锋。

星陨亡上将,藩决哀大宗。

生识其故,伊昔神凭丛。

抚降但养虎,凶服嗟临戎。

请剑曷斩佞,伏蒲乌为忠。

朝堂难战胜,臧否疑府宫。

父书赵括惭,负荆廉颇雄。

以此思古人,忾敌将何从。

殷忧已叠警,我后惟天聪。

河清洗甲兵,酌酒趣群公。

(0)

谒凌云大像

出郭幽寻一笑新,径呼艇子截烟津。

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

泉镜正涵螺髻绿,浪花不犯宝趺尘。

始知神力无穷尽,丈六黄金果小身。

(0)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

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闭。

泉浇阁道滑,水冻绳桥脆。

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

胡兵犹不归,空山积年岁。

生识损益,言事皆审谛。

狄子幕府郎,有谋必康济。

胸中悬明镜,照耀无巨细。

莫辞冒险艰,可以裨节制。

相思江楼夕,愁见月澄霁。

(0)

北伐诗

季父鉴祸先,辛生识机始。

崇替非无徵,兴废要有以。

自昔沦中畿,倏焉盈百祀。

不睹南云阴,但见胡尘起。

乱极治方形,涂泰由积否。

方欲涤遗氛,矧乃秽边鄙。

眷言悼斯民,纳隍良在己。

逝将振宏罗,一麾同文轨。

时乎岂再来,河清难久俟。

骀驷安局步,骐骥志千里。

梁傅畜义心,伊相抱深耻。

赏契将谁寄,要之二三子。

无令齐晋朝,取愧邹鲁士。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