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德望常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会上有很高威望,受人尊敬的人。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在品德和声望方面都非常出色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特定领域享有盛誉的人。
- 例句
- 1. 他凭借自己的德望,成为了这个社区的领导者。2. 老师的德望深深地影响了学生们。3. 这位科学家以其德望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
- 基本含义
- 指在道德品质和声望方面都非常高尚的人。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道德名望。
[构成]
并列式:得+望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德望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声誉卓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德望,我们都很尊敬她。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德望的医生,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德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4. 大学生:这位企业家以其德望在商界拥有很高的声望。
- 故事起源
- 德望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中,原文是“德望如此,何故不立?”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品德和声望都那么高尚,为什么不立即任用他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德望是他受人尊敬和信任的重要原因。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山顶上,他的品德和声望高大如山,令人敬佩。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1).德行与声望。《世说新语·规箴》“ 陆玩 拜司空” 刘孝标 注引《玩别传》:“是时 王导 、 郗鉴 、 庾亮 相继薨殂,朝野忧惧,以 玩 德望,乃拜司空。” 宋 苏轼 《给事中兼侍讲傅尧俞可吏部侍郎制》:“士以德望进,则风俗厚而朝廷尊。” 明 李贽 《寄答京友》:“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这位县长年纪又轻又有德望。”
(2).指有德行声望的人。 宋 欧阳修 《与富文忠公书》之二:“有 蜀 人 苏洵 者,文学之士也。自云奔走德望,思一见而无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