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司春的词语解释
司春的意思
拼音:sī chūn    注音:ㄙㄧ ㄔㄨㄣ
使用场景
司春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春天的到来和春天的气息。它可以用来形容春天的温暖、花开草长、万物复苏等情景。可以用在描述自然景观、人物感受、心情愉悦等方面。
例句
1. 春风吹过,万物复苏,正是司春时节。2.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春天的司春已经到来了。
基本含义
司春指的是春天的司令,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基本解释

(1).职掌礼部。春官为礼部的别称,故云。 唐 韦应物 《寄令狐侍郎》诗:“西掖方掌誥,南宫復司春。”按, 令狐峘 建中 初为礼部侍郎。
(2).掌管春令的神。 清 曹寅 《题廊前玉兰二断句》诗之一:“剖玉吹兰自脱胎,司春辛苦护花臺。”
(3).指掌管春令。 刘大白 《再造之群》诗:“当群花齐放的时候,司春的神,在花丛中徘徊著。” 郭沫若 《女神·西湖纪游》:“司春的女神来了,提着花篮来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四季变化和相关的成语,例如“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的司春到了,我可以去公园看花了。2. 初中生:春天的司春带来了新的开始,我们要努力学习。3. 高中生:春天的司春让人感到无限的希望,我们要珍惜时光。
故事起源
司春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相传有一位春神,他是掌管春天的神仙,也是春天的司令。每年冬天过去,春神就会带领春天来到人间,万物复苏。人们为了纪念春神的到来,就用“司春”来形容春天的到来。
记忆技巧
可以将“司春”与春天的到来联系起来,想象春神带领春天的场景,利用视觉和情感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
词语结构
成语“司春”的结构是“司+春”,表示司令和春天。
详细解释
司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司指司令,春指春天。司春的意思是春天的司令,表示春天的到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和迹象已经出现,意味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
(0)
诗文中出现“司春”的诗词

最高楼

司春有序,排次到荼蘼。远预报,在庭知。

蕊珠宫里晨妆罢,披香殿下晓班齐。

探花正、驱使问,菊花期。

元不逊、梅花浮月影,也知妒、梨花带雨枝。

偏恨柳、绿条垂。

与其向晚包团絮,不如对酒折芳蕤。

谢东君,收拾在,牡丹时。

(0)

哨遍

太皞司春,春工著意,和气生旸谷。

十里芳菲,尽东风、丝丝柳搓金缕。

渐次第、桃红杏浅,水绿山青,春涨生烟渚。

九十光阴能几,早鸣鸠呼妇,乳燕携雏。

乱红满地任风吹,飞絮蒙空有谁主。

春色三分,半入池塘,半随尘土。

满地榆钱,算来难买春光住。

初夏永、薰风池馆,有藤床冰簟纱橱。日转午。

脱巾散发,沈李浮瓜,宝扇摇纨素。

著甚消磨永日,有埽愁竹叶,侍寝青奴。

霎时微雨送新凉,些少金风退残暑。

韶华早、暗中归去。

(0)

五郊歌五首·其一青帝歌角音

震宫初动,木德惟仁。龙精戒旦,鸟历司春

阳光煦物,温风先导。岩处载惊,膏田已冒。

牺牲丰絜,金石和声。怀柔备礼,明德惟馨。

(0)

梁明堂登歌五首·其一歌青帝辞

帝居在震,龙德司春。开元布泽,含和尚仁。

群居既散,岁云阳止。饬农分地,民粒惟始。

雕梁绣栱,丹楹玉墀。灵威以降,百福来绥。

(0)

梅花道人歌

梅花道人操行坚,萧萧白发今盈巅。

开圃种梅常万树,对酒看花今几年。

冬来花开雪满川,景致好似孤山前。

疏影横斜月有色,暗香浮动春无边。

花间读书事幽致,牙签玉轴联青编。

岂知一室大如斗,能蕴春意涵全天。

我昔闻梅花,元是姑射仙。

人间尘垢岂能染,冰肌玉质恒莹然。

夭桃谩粗俗,艳杏徒嫣妍。

孤标挺然出寒谷,百卉不敢司春权。

吁嗟道人清且贤,生前结得梅花缘。

寸心既会物外趣,高兴已在诸人先。

豪吟绝类灞桥客,清梦夜落西湖船。

有时静坐梅花下,胸中皎皎冰壶悬。

我生酷爱梅,见花喜欲颠。

浩然可同调,林逋堪并肩。

何当坐我梅屋下,弹琴酌酒同周旋。

醉呼山童供纸笔,挥毫为赋梅花篇。

(0)

题益公丞相天香堂

君不见沉香亭北专东风,谪仙作颂天无功。

君不见君王殿后春第一,领袖众芳捧尧日。

此花司春转化钧,一风一雨万物春。

十分整顿春光了,收黄拾紫归江表。

天香染就山龙裳,馀芬却染山水乡。

青原白鹭万松竹,被渠染作天上香。

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呼酒先招野客看,不醉花前为谁醉。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