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士兵,也可以用来比喻顽强奋斗、舍己为人的精神。
- 例句
- 1. 他是一位真正的亡卒,为保卫家乡,舍己救人。2. 这场战争中,无数亡卒为国家的繁荣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 基本含义
- 指战斗中阵亡的士兵。
- 基本解释
(1).溃逃的士兵。《史记·吴王濞列传》:“ 东越 兵可万餘人,乃使人收聚亡卒。”《新五代史·杂传·朱宣》:“﹝ 梁太祖 ﹞乃驰檄 兗 鄆 ,言 宣 瑾 多诱 宣武 军卒亡以东,乃发兵收亡卒。”
(2).战死的士兵。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亡卒遗骸散帛收,飢人卖子分金赎。”
- 延伸学习
- 1.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史,了解不同时期的战争形式和士兵的生活。2. 学习其他与战争、军事相关的成语,如“血战到底”、“舍生忘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向亡卒学习,为了美好的未来,努力学习。2. 初中生:英勇的亡卒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3. 高中生: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应该珍惜亡卒们为我们争取来的幸福生活,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 故事起源
- 亡卒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战国时期晋国与齐国之间的战争。晋国的将领荀息在战斗中牺牲,他的儿子荀林父亲去世后,立即请求上战场,以报答父亲的丧失。当时的晋国国君感动于荀林的勇气和孝心,于是赐予他“亡卒”称号,以表彰他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成语“亡卒”:1. 将“亡”字与“死亡”联系起来,表示阵亡的意思。2. 将“卒”字与“军人”联系起来,表示士兵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亡卒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亡卒一词源于《左传》,原指战争中牺牲的士兵。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指战斗中阵亡的士兵,强调了在战场上勇敢牺牲的军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