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时区常用于描述不同地区之间的时间差异,尤其在国际交流、航空、电视节目、电话沟通等方面非常重要。在跨时区的旅行中,了解不同时区的概念和变化是必要的。
- 例句
- 1. 我们要注意时区的差异,以确保会议能够按时开始。2. 由于时区的关系,我们需要提前计划好电话会议的时间。
- 基本含义
- 指时间上的差异或分区,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区域。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即标准时区,按经线把地球表面平分为二十四区,每一区跨十五度,叫做一个标准时区。相邻两个标准时区的标准时相差一小时。
[构成]
偏正式:时(区
- 延伸学习
- 学习时区的概念可以进一步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文化和历史。同时,还可以学习相关的国际标准时间、经度和纬度等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国与美国相差13个时区。2. 中学生:时区的存在使得国际航班的时间安排变得更加复杂。3. 大学生及成人:由于时区的差异,我们需要提前计划好跨国电话会议的时间。
- 故事起源
- 时区这个词语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据地球自转和时间的概念而来的。
- 英文翻译
1.{天} time zon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时间”和“地区”相关的关键词联想来记忆该成语。例如,“时区”可以联想到“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 词语结构
- 时区是一个名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时区 shíqū
[time zone] 为了按统一标准分区计时,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分为24区。每一时区的经度宽为15度,每区按中央子午线上的时间作为该区的“标准时”,具体实施中往往根据各国的行政区界或自然界线来确定
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分为24区,称为“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西经度各7.5°的范围作为零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时区。在每一区内一律使用它的中央子午线上的时间,称为该区的“标准时”。每越过一区的界限,时间便差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