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9月06日(农历七月十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举足的词语解释
举足的意思
拼音:jǔ zú    注音:ㄐㄨˇ ㄗㄨˊ
基本解释

(1).提脚;跨步。《礼记·曲礼下》:“执主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不能不举足出此堂。”
(2).喻轻易。《后汉书·马援传》:“自谓 函谷 以西,举足可定。”
(3).犹举动。 唐 韩愈 《进学解》:“是二儒者,吐词为经,举足为法。”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一九○五年七月十九日》:“ 孙逸仙 所以迟迟未敢起事者,以声名太大,凡一举足,皆为世界所注目,不敢轻于一试。”

基本含义
举起脚来。形容轻易举起脚步,行走自如。
详细解释
举足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举”和“足”两个字组成。它的基本含义是举起脚来,形容行走轻松自如,毫不费力。在引申意义上,举足还可以指行动自由,毫不受拘束。
使用场景
举足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行走自如,轻松自在。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环境优美,宜人宽敞。此外,举足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动自由,毫不受拘束。
故事起源
举足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书中。其中有一句话:“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句话中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一词,后来演变成了“举足皆清”的成语,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污浊的,只有自己是纯净的。
词语结构
举足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词组成。
例句
1. 他在泥泞的路上举足轻松地行走。2. 这个公园环境优美,让人感觉举足皆清。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举足”与“轻松自如”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在行走时,脚步轻盈,毫不费力。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举足相关的成语,如“举步维艰”、“举世无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运动会上举足轻松地跑过终点线。2. 初中生:他的演讲非常流利,举足皆清。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够在大学里举足自由地学习和生活。
(0)
诗文中出现“举足”的诗词

仙都观

吾生罔象求,飘忽御冷风。

举足践元气,天门见开通。

美哉不死庭,观阙何严崇。

琪树敷珍叶,虚空出蕊宫。

仙人初降止,鸾鹤纷来同。

赪霞晃裾袂,二曜明两瞳。

玉体垂一臂,接我游高空。

手授玄简文,跪读未及终。

倏值冲焱过,吹堕绿云中。

恍若形骸丧,俄顷还旧躬。

因思在人世,扰扰如鼠虫。

(0)

读李斯传

一车致三毂,本图行地速。

不知驾驭难,举足成颠覆。

欺暗尚不然,欺明当自戮。

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不见三尺坟,云阳草空绿。

(0)

别山僧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0)

偶作

红杏初生叶,青梅已缀枝。

阑珊花落后,寂寞酒醒时。

坐闷低眉久,行慵举足迟。

少年君莫怪,头白自应知。

(0)

青苔

阶除经积雨,匝地铺莓苔。

隐隐青痕薄,茸茸黛色堆。

举足忍相踏,移榻为频来。

化工裁制巧,藻缋漫追陪。

相对境幽寂,悠尔好怀开。

(0)

十四科头·其七色空不二

法性本无青黄,众生谩造文章。

吾我说他止观,自意扰扰颠狂。

不识圆通妙理,何时得会真常?

自疾不能治疗,却教他人药方。

外看将为是善,心内犹若豺狼。

愚人畏其地狱,智者不异天堂。

对境心常不起,举足皆是道场。

佛与众生不二,众生自作分张。

若欲除却三毒,迢迢不离灾殃。

智者知心是佛,愚人乐往西方。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