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行色常常用于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可以用于夸奖或批评。例如,当一个人在公众场合表现出自信和从容时,可以说他的行色优雅;而当一个人行为粗鲁或态度不端时,可以说他的行色不佳。
- 例句
- 1. 他的行色优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她的行色高贵,整个人散发着自信和优雅。3. 这个演员的行色生动,给角色赋予了更多的个性。
- 基本含义
- 指行走时的姿态和神情。
- 基本解释
◎ 行色 xíngsè
[circumstances or style of departure] 行意。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犹指行旅
即赐御酒三杯,以壮行色。——《说岳全传》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行为和举止相关的成语,如行若无事、行尸走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色像一只小鸟飞翔,非常自由自在。2. 初中生:她的行色文雅,整个人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3. 高中生:他的行色举止大方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 大学生:她的行色从容自信,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能够很好地表现自己。
- 故事起源
- 行色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鄘风·卷耳》中:“行色匪躐,靡所止矣。”意思是指人的行走姿态优美,无法停止。后来,这个词组逐渐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走姿态和神情。
- 英文翻译
1.circumstances or style of departure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行色想象成人行走时的姿态和神情,通过观察和感受人的行走姿态和神情来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行色的结构是动词+名词,其中,“行”是动词,表示行走;“色”是名词,表示姿态和神情。
- 详细解释
(1).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庄子·盗跖》:“今者闕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 跖 耶?” 五代 冯延巳 《归国谣》词:“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明朝便是关山隔。” 鲁迅 《伪自由书·航空救国三愿》:“听说 广州 也有一队(指飞机)出发的,闺秀们还将诗词绣在小衫上,赠战士以壮行色。”
(2).犹行旅。 宋 王禹偁 《送柴侍御赴阙序》:“廷尉评 王 某,从宦属邑,受恩煦深,收涕挥惲毫,以序行色。”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妾口占小词一首,调寄《南乡子》,赠君行色,休得见哂。”《再生缘》第二二回:“壮志堂堂行色远,英风凛凛战谋偕。”
(3).五行之色。黑、赤、青、白、黄是配合水、火、木、金、土的五行之色。《隋书·礼仪志七》:“ 宣尼 制法,云行 夏 之时,乘 殷 之輅。弈叶共遵,理无可革。然 三代 所尚,众论多端,或以为所建之时,或以为所感之瑞,或当其行色,因以从之。”参见“ 行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