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热审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重要决策或处理问题时过于谨慎。比如,一个人在做决策时,一点小问题都要仔细考虑,反复思考,担心出错,就可以用热审来形容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于谨慎、过于担心的人,提醒他们不要过度犹豫,要勇于决策。
- 例句
- 1. 他的性格太热审了,每次做决策都要反复思考很久。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过于热审,要敢于决策,勇往直前。
- 基本含义
- 指对待问题或事情过于慎重,小心谨慎。
- 基本解释
明 清 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其制始于 明 永乐 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 成化 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 清 代沿袭。《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小人因他热审时节,哭诉其冤。”《明史·舒化传》:“四年热审,请释纍臣 郑履淳 、 李芳 ;及朝审,又请释 李已 ,皆得宥。”《清史稿·世祖纪二》:“﹝十年五月﹞庚辰,定热审例。”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即比以九幽十八狱,恐亦有过之无不及,而贼 满 人方行其农忙停讼、热审减刑之假仁假义以自饰。”参阅《明史·刑法志二》。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成语词典或参加成语比赛等方式来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前,我总是很热审,每次都会反复检查答案,生怕出错。2. 初中生:他是个很热审的人,每次做决策都要花很长时间思考。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感觉自己有些热审,不敢轻易做出决定。4.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过于热审,要敢于决策,勇往直前。
- 故事起源
- 热审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孔子家语》这本书中。书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对待问题过于谨慎的情况。故事中,一位名叫黄歇的人在做决策时,总是犹豫不决,反复思考,生怕出错。他的朋友一直劝他要放开心胸,大胆去做,不要过于热审。这个故事通过黄歇的例子告诉人们,对待问题要谨慎,但也不能过于犹豫不决。
- 记忆技巧
- 记忆热审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他的脑袋变得热乎乎的,他一边思考一边汗流浃背,表示他对待问题非常慎重。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热审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热”和动词“审”组成。
- 详细解释
- 热审是由“热”和“审”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热,指人的性格热情、热心;审,指审查、审视。热审的意思是指对待问题或事情过于慎重,小心谨慎。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待问题或事情时过于谨慎,甚至过于担心或紧张,不敢轻易决策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