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征召诸侯朝聘。《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 昭公 新立,欲修復先人之业,闻 齐侯 遣 晏婴 如 楚 修聘,亦使人徵朝於 齐 。”
- 基本含义
- 指明君臣之道,表示君主能够聪明明智地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
- 详细解释
- 徵朝源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的记载。徵指的是征召,朝指的是朝廷。徵朝的意思是君主能够选拔有才能的人才,使他们进入朝廷,为国家效力。这个成语强调了君主应该以德才为标准来选拔官员,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 使用场景
- 徵朝一词多用于形容君主明智有能,善于选拔人才的情况。也可用于指导领导者在招聘和选拔人才时应该注重德才双全。
-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的记载是指齐国襄公在位时,聘请了有才能的管仲为相,使齐国得到了昌盛和繁荣。这个故事成为了“徵朝”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徵朝是一个动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治理方式使得国家徵朝,繁荣昌盛。2. 作为一位领导者,你应该徵朝贤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徵朝”中的“徵”字,想象君主在朝廷中徵召有才能的人才,使国家繁荣昌盛。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度和选拔人才的方法,了解其他与政治和治理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老师徵朝我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徵朝贤能,使国家繁荣昌盛。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君主因为徵朝贤能而使国家强盛。4.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会干部,我会徵朝有能力的同学,共同努力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