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违背当时的形势或时代的趋势。《国语·鲁语上》:“动不违时,财不过用。”《管子·霸言》:“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 汉 蔡邕 《陈太丘碑》:“俭约违时,悬车致仕,徵辟交至,遂不屑就。” 宋 胡錡 《代良耜谢表》:“臣敢不戒其趋末,毋或违时。”
(2).不合时令。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使天地人神,莫不顺序;雨暘寒燠,罔或违时。” 明 刘基 《御柳》诗之一:“御柳青青阴緑池,迎春擢秀不违时。”
(3).贻误时机。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儿子二人未归。行雨符到,固辞不可,违时见责。纵使报之,亦已晚矣。”
- 基本含义
- 违反规定的时间。
- 详细解释
- 违时是指违背规定的时间,不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做事情。违时通常有违反规定、不守时的含义。
- 使用场景
- 违时常用于形容违背约定时间的行为,可以用来批评别人不守时、不遵守约定时间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违时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一》中,原文是“虽违时,不违事。”意思是虽然过了约定的时间,但并没有违背约定的事情。后来,人们将“违时”用来形容违背规定的时间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违时是一个由动词“违”和名词“时”组成的成语。
- 例句
- 1. 他今天又违时了,让我们等了半个小时。2. 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不能随意违时。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钟表,但他故意将指针往后拨,违背了时间的规定,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违时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时间相关的成语,例如“守时”、“准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早上违时了,所以迟到了。2. 初中生:他每次都违时,老师都会批评他。3. 高中生:我们班上的违时现象太多了,需要加强守时意识。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守时,不能随意违时。5. 成年人:工作场合要注意守时,不能轻易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