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写作、演讲或表达时,非常注重细节和精致,力求达到完美。
- 例句
- 1. 他在写这篇文章时,刻章琢句,一字一句都精心斟酌。2. 这位作家的文字非常优美,每个词都是经过刻章琢句之后才定稿的。
- 基本含义
- 形容文章或言辞精细、煞费苦心的样子。
- 延伸学习
- 进一步学习时,可以了解其他与写作、表达相关的成语,如“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批改我的作文时,总是会给我建议,让我刻章琢句,写得更好。2. 初中生:参加演讲比赛时,我花了很多时间刻章琢句,希望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写论文时,我会反复修改,刻章琢句,以确保每个观点都能清晰地表达出来。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刘孝标。刘孝标是梁武帝时期的宰相,他非常重视文学创作,对于自己的作品要求严格,经常反复琢磨、修改,以求精益求精。因此,他的文章常常被人称为“刻章琢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拿着刻刀在一块印章上刻字,另一个人则在一本书上琢磨句子,他们都在努力地刻章琢句,追求完美的表达。
- 词语结构
- “刻章琢句”是一个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刻章”和“琢句”都是动词短语,表示刻印章和琢磨句子。
- 词语解释
- kè zhāng zhuó jù ㄎㄜˋ ㄓㄤ ㄓㄨㄛˊ ㄐㄨˋ
刻章琢句
修饰琢磨章句。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闈。”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