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个人或集体受到某种条件或环境的制约,无法自由发展、行动或改变现状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思想僵化、行动迟缓、无法适应变化的人或组织。
-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一直尺步绳趋,没有自己的主见。2. 这个国家的发展受到了尺步绳趋的政策制约。3. 他一直受到家庭的尺步绳趋,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行走时步子很小,像受到绳子束缚一样,不能自由行动。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束手束脚”、“束缚自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戏中被尺步绳趋,只能按照规则来玩。2. 初中生:我们的思想不能尺步绳趋,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3. 高中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被尺步绳趋,要积极探索和创新。4. 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我们不应该被尺步绳趋,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 故事起源
- 尺步绳趋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故事中,魏公子为了让自己的弟子学会步法,用绳子系在弟子的腰上,让他只能迈出尺步大小的步子。这样的限制使得弟子无法自由行走,只能被绳子所束缚。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受到限制或束缚,无法自由行动的情况。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尺步绳趋”想象为一个人被绳子束缚住,只能迈出尺步大小的步子,无法自由行动。
- 词语结构
- 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别固定的词序。
- 词语解释
- chǐ bù shéng qū ㄔㄧˇ ㄅㄨˋ ㄕㄥˊ ㄑㄩ
尺步绳趋(尺步繩趨)
谓行有准绳,循法度。 清 冯桂芬 《复庄卫生书》:“以彼其文,岂不周规折矩,尺步绳趋,佳乎否乎?”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