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人的着装不得体、行为粗鲁、态度不端正等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某种事物的质量或状态较差,不符合规范或标准。
- 例句
- 1. 他穿着野服出席正式场合,显得很不得体。2. 这家餐厅的服务态度太野服了,完全不符合行业规范。
- 基本含义
- 指非正式、粗糙的服装或行为方式。
- 基本解释
村野平民服装。《礼记·郊特牲》:“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 孔颖达 疏:“尊野服也者,草笠是野人之服。今岁终功成,是由野人而得,故重其事而尊其服。”《晋书·隐逸传·张忠》:“ 坚 ( 苻坚 )赐以冠衣。辞曰:‘年朽髮落,不堪衣冠,请以野服入覲。’从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脱靴返棹二图赞》:“幅巾兮野服,貌腴兮神肃。” 清 屠文漪 《南歌子》词:“先生野服出寻诗,正是菊花天气好秋时。”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臺笠野服,不可施於都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服装、行为方式相关的成语,如“朝令夕改”、“穿针引线”等,拓宽词汇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穿着太野服了,衣服都破了。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个同学行为很野服,老师常常批评他。3. 高中生:在正式场合穿着野服,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4. 大学生:我觉得这家饭店的服务态度有些野服,不够专业。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 故事起源
- 野服一词最早出现在军事领域,用来形容士兵在野外活动时穿着的非正式军装。后来逐渐引申为形容非正式、粗糙的服装或行为方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故事起源,野服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军事训练和士兵的日常生活有关。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野服与粗糙、不得体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也可以通过构造一些与野服相关的故事情节或画面,增加记忆的印象深度。
- 词语结构
- 野服是由“野”和“服”两个字组成的,野指的是野外、非正式的意思,服指的是服装、行为方式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野服一词源于军队用语,最早用来形容士兵在野外活动时穿着的非正式军装。后来衍生为形容非正式、粗糙的服装或行为方式。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个人的外表或行为不够规范、不合适的情况。